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新华社高管信息:陕西安康:夯实“三长”治河 做好“水文章”

作者:上庆发布日期:2019-06-06 16:21
分享到: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境内水系发达,是汉江流经最长,南水北调水源涵养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育多方人,陕西省安康市以全民之力改善水质,提升生态环境,通过打造旅游名片助力乡村振兴,趟出了一条水利兴业的路子。

生态治理“和声”嘹亮

安康在陕西省率先探索“河长湖长+警长X”管护责任机制,全面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责任体系,形成了河长统揽协调,警长亮剑执法,部门协同作战,各级齐抓共管,解决了执法监管难、监管软的问题,形成了全民护河治水的大格局。

随着河长制湖长制的推进和落地,安康市明确了各级河长3797名、湖长234名、河道警长965名、湖泊警长188名、护河员3000名,实现了全市5平方公里以上941条河流、148个湖泊责任体系全覆盖;安康市打捞汉江等河流垃圾漂浮物1200余吨;清理城区水源地采砂点15个,拆解船只15条,撤离船只30条;清理瀛湖网箱3.15万口;清理取缔中心城区废弃多年取水井3口。

2018年,安康市本级财政投入河湖治理资金1.57亿元,综合治理河长4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0平方公里,完成六个县污水处理场提标改造,增殖放流投放鱼苗1100余万尾;全市178座电站落实生态基流,石泉鹅项颈等6座水电站被水利部评为绿色小水电,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

“今年安康市将力争使845个贫困村、22.9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9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安康市水利局局长吴平介绍,饮水安全达标是水利扶贫的核心任务,今年各县区贫困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争取10%达标和县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均高于90%。各级河长强化巡查督导,落实“五个一”巡查机制,齐抓共管,形成护河治水合力。

蓝天白云“逛”起来

随着三长治河的深入实施,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河湖管理中职责不明确、发现不及时、监管不到位、处置不强硬等一系列困局,形成了治河护水的强大合力,让每一条河流都显现出勃勃生机。

从大巴山最大的高山草甸神河源,流淌出一条美丽的河流:四季河。顺流而下,水清岸绿,小桥流水人家,一路旖旎风光。这里是岚皋重点水源保护区,也是市级示范河流。

近年来,四季镇以创建市级示范河流示范镇为抓手,全面落实“三长治河”管理机制和治河护水“五项措施”,实施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小流域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系统工程,狠下功夫整治河流周边生态环境,积极推进水旅融合基础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山水相融、田园风光、农家休闲的乡村旅游景区。一个山上林果园、山下花卉带、沿线农家乐、河边古树群、沿河亲水游的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已初具规模。

如今,在四季河沿线,不仅建起了生态河堤护河添景,还安装了河道视频监控系统。正是依托山水资源禀赋,四季河下游的“巴山样子、杨家院子”,已然成为岚皋乡村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贫困村焕发“生机”

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金沙河村是深度贫困村,属于典型的“两差三无”村(基础设施差、产业基础差,无主导产业、无能人大户无集体经济)。自2016年县水利局联村帮扶以来,村容持续改善,主导产业壮大,发展活力增强,行业帮扶成效初显。

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金沙河村累计投资860余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环境综合整治、污水集中处理以及小流域清洁工程“水源湿地保护”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金沙河村投入2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帮助新建无性系高效产业园、茶园、山林经济园,种植中药材、百合、魔芋等。与高英茶业公司、田珍茶业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帮带关系,通过以代种代养、提供就业岗位、培训掌握一项产业发展技能等方式,帮助贫困户产业脱贫,达到了市场经营主体帮带贫困户全覆盖。目前,全村贫困人口在县内外务工200余人发展农家乐4家,党员创业示范户1户。聘用生态护林员4人,护河员3人,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

安康市通过增强全社会节水、爱水、惜水、护水意识,为全市“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全市河湖生态稳定向好,水质持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