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其他信息>正文详情

走向“安康”的攻坚之路——安康脱贫攻坚五年回眸

作者:肖兵发布日期:2021-01-04 11:43
分享到: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11月,随着全市最后的1.74万户3.34万贫困人口达标退出,我市就此彻底告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304万秦巴儿女即将一个不落、昂首迈入小康社会。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决战。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四个坚持”鲜明导向,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五大工程”,全面落实“八个一批”扶贫措施,精准施策、破难攻坚,如期兑现了“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的军令状。

这是一项举全市之力的宏图大业。五年来,累计有3782名干部赴村担任第一书记、13046名干部驻村帮扶、5.28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市县1144个单位、1216个企业、105个社会组织参与,中省及西安市、常州市187个单位助力,13名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献出宝贵生命。安康脱贫攻坚战的功勋簿上,这些个体和单位都是英雄,他们的名字值得被记录和褒奖。

这是安康“党建+”系统思维持续深耕的五年,也是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开花结果的五年。经过五年奋战,“安康”已从我们这座城市的普通称谓变成“告别绝对贫困、鉴证安宁康泰”的幸福图景。

从最难处攻坚、向最痛处发力,安康全域摘掉“穷帽子”

秦巴自古贫困,秦巴人民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与贫困做斗争的历史。2016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安康10县区均为贫困县,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23.5%,居全省第二。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等,全市人民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压力也是动力。全市上下直面挑战、精锐出兵,高点站位、高标定位,短短几年就打了一个漂亮翻身仗。五年间,全市7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县区成功摘掉“穷帽子”。

五年来,全市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各项服务保障日益健全,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解决。五年来,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参加大病保险、实现大病集中救治率均达到100%,10.78万名慢病患者享受签约医生上门服务,8.39万名残疾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投入11.55亿元教育资金,资助88.97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因贫困失学辍学;10.54万户33.52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新房子,2.6万户通过危房改造圆了安居梦。

产业就业全面兴旺。五年来,全市992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村都有合作社”成为安康现象,累计实施特色产业项目2864个,拉开乡村振兴大戏序幕。稳定开发公益性岗位39500个,建成新社区工厂691家、就业扶贫基地384个,年均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30余万人。如今的安康,产业富民、社区工厂就业、农业工人就业、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已成为农村人口转移就业新景象,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幅跃升,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96元增加到10475元。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看得见、摸得着。五年来,全市新改建村组道路1.15万公里、县乡公路725公里,实施安防工程6139公里,建设完善工程2875公里,所有行政村(社区)100%实现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目标;累计实施脱贫攻坚饮水安全项目2168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6%;实施贫困村农网改造提升工程998项,电力入户率100%;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429个,所有贫困村卫生室顺利通过省市脱贫退出认定;连续四年实施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全市所有行政村光纤接入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9.2%,95.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57%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攻坚克难。五年间,安康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办成的实事,经济年均增速达10%,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领跑全省,GDP从2015年的74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82亿元。

用智慧和担当蹚出脱贫新路径,安康样本走向广阔天地

五年脱贫攻坚,安康靠心血和汗水结出硕果,也用智慧和担当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安康路径。全市党建扶贫新模式、新民风建设、新社区工厂等10余项安康经验、安康模式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

面对异常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和“全省脱贫攻坚看安康”的严峻形势,全市坚持“党建+”系统思维激励和鞭策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成为脱贫攻坚的中流砥柱和排头兵。针对大量贫困户要么缺乏发展资金、要么缺乏劳动力、要么缺乏技术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安康探索形成了“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把665个新社区工厂、1049个农业园区、130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济实体聚集在红色党旗之下,吸纳60余万群众进入绿色产业链抱团发展。

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后,针对“等靠要闹、懒汉难扶”等精神贫困顽疾,2017年3月20日,市委以一号文件全面启动了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容的新民风建设,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载体,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激发其内生动力,增强脱贫信心。五年来,数千名贫困户凭借自己的勤劳双手站上了“自强标兵”的领奖台,他们不仅从物质贫困中“走了出来”,更从精神贫困中“站了起来”。提振百姓精气神的同时,新民风建设还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自2011年以来,我市各类搬迁人口总计26.73万户93.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近三分之一,农村人纷纷搬上楼,生活怎么办?我市自2017年起探索发展以毛绒玩具、电子产品、纺织加工、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加工为重点的新社区工厂,并与市建行合作创新推出“新社区工厂贷”,为新社区工厂提供纯信用、免抵押、免担保贷款。目前,全市已发展新社区工厂691家,毛绒玩具文创企业增至390家,吸纳就业2079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208人。新社区工厂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径,也荣获2017年度中国改革10大案例。

亮点远不止如此。五年间,平利县脱贫攻坚总队长机制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紫阳修脚”技能脱贫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并与白河“就业+创业+产业”融合培训模式一同入选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扶贫经典案例,安康扶贫空间被评为2019年中国网络扶贫10大案例。

始终保持决战姿态,安康百姓从稳定脱贫奔向共同富裕

2月27日,全市已实现区域整体脱贫摘帽,但仍有1.74万户3.34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全面投入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工作,先后制定出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和《“1+12”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施方案》,始终保持扶贫队伍不撤、力度不减、纪律不松的决战姿态。

聚焦目标任务,我市对剩余的3.34万贫困人口,坚持人盯人、一对一,逐户逐人逐项对标排查,制定脱贫帮扶措施。聚焦就业和增收,我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保障贫困人口外出就业、支持企业及农业园区和扶贫项目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组建了市县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研判应对工作专班。聚焦各级各类督查检查反馈的问题,我市立行立改,全面补短板强弱项。聚焦防止返贫和致贫,我市建立完善动态监测预警帮扶工作机制,对有返贫致贫风险对象,综合运用产业就业、社保医保、兜底保障、社会救助等措施一对一帮扶。截至11月,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现在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

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时期,做好占全市近三分之一人口的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发展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人民福祉,还关乎社会长治久安。年初我市就以市委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支撑等方面着手,破解搬迁群众适应难、融入难、致富难问题。截至11月底,全市通过规范提升基层党组织、社区管理服务组织、落实综治人员、网格管理员以及调解委员会、警务室等,实现了安置社区党建引领、管理服务全覆盖;通过产业就业支撑行动,实现了100户以上安置区新社区工厂和200户以上有条件的安置区农业产业园区全覆盖;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就业以及开发公益岗位,基本实现了一户有一人稳定就业;全年各级各部门共完成投资14.32亿元,实施了420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完成了补短板项目建设任务。

在收获百姓肯定的同时,我市易地搬迁后扶工作还涌现出汉阴“138”模式、旬阳“四小工程”、“白河“六大融入提升行动”等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尤其是岚皋“睦邻之家”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已获批安康市地方标准,为后续扶持工作标准开创了先河。

回望今年的脱贫路,消费扶贫是一大热词,也是应对疫情冲击、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有力举措。今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全市消费扶贫月活动、安康扶贫产品“西安行”“常州行”“南京行”活动、消费扶贫“三专”建设现场培训班和“共建美好生活、同行幸福安康”消费扶贫行动,上下齐心、全员出动掀起了消费扶贫热潮。目前,全市已有1443个扶贫产品进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涉及供应商423家、产值80.3亿元,累计销售扶贫产品达12.73亿元。已建成消费扶贫专柜280个、专馆48个、专区54个,“三结合三强化”推进消费扶贫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