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县区水事>正文详情

紫阳:一套“组合拳”促使首批“丹治”工程通过省级验收

作者:发布日期:2009-03-30 09:44
分享到:

326,紫阳县2007年首批启动实施的“丹治”工程项目--林本河小流域和沔浴河小流域治理工程,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其标致着紫阳县在实施“丹治”工程项目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作出了应有贡献。

 

  

紫阳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共涉及7个项目区,26条小流域,近期治理任务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1.31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面积294.19平方公里,自然修复337.12平方公里。2007年首批启动实施的“丹治”工程涉及两条流域共19平方公里,其中林本河小流域13平方公里,沔浴河小流域6平方公里。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一次检查通过,紫阳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从而有效确保了建设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经过检查,紫阳县2007年首批获准实施的两条流域19平方公里的治理区,共修坡改梯74公顷,栽植经济林946公顷,人工种草9公顷,营造水保林1620公顷,生态修复3115公顷,新建蓄水池194口,沉沙池194口,堰渠4.4千米,塘堰整治3座,疏溪固堤3.3千米,干砌石谷坊5座;网围栏2千米,新建沼气池106口,省柴灶110口。治理区生态明显改善,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大幅得高。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县长任副组长,县计划、水利、财政等部门及项目所在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各项目乡镇按照全县统一部署,成立相应机构,抽调得力人员,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治理。县政府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解决了20万元项目前期费用,保证了内业资料的及时出案和按时上报。

二是夯实责任。县政府将“丹治”工程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项目乡镇和包村部门,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各项目乡镇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层层分解任务,夯实责任,将计划任务落实到村到组,实行定领导、定工程、定工期、定奖惩、包质量、包进度的“四定二包”责任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实行一条流域或一处重点工程,一名领导挂帅,一名技术人员驻点指导,一名村干部负责协调的包抓工作机制。

  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在治理过程中,按照山项封禁、山坡整治、山脚疏溪的原则,坚持做到“六个结合”,即:在区域布局上,坚持与茶、桑主导产业和传统农业建设相结合,坚持与新农村和特困村建设相结合;在工程措施上,坚持经济林与生态林相结合,造林与种草相结合;在生态修复上,坚持疏林补植与建设封禁标牌和网围栏相结合,建沼气池、节柴灶与舍饲养畜相结合。突出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沔浴河流域重点抓疏溪固堤和密植桑园示范;林本河流域在完善坡面水系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疏溪固堤建设为主与坡面工程治理相结合的示范点通过抓点示范,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抓好典型示范工程,积极推动治理工作全面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工程建设。

四是强化工程管理。坚持专业队施工与群众户自为战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在工程措施中,实行政府扶持修石坎、群众义务投劳整田面;在生物措施中,实行政府提供苗木,群众自己栽植。在重点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坚持“五制”,即: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一律公开招标),施工合同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终身制。同时邀请县计划、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苗木的价格严格执行全县的招标和议标价,县内苗木调运首先到苗圃考察,县外苗木调运严格苗木检疫程序,苗木调运到项目区后,邀请县纪检监察、检察院和所在乡镇的镇村干部及工程监理现场验收。通过严把关口,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和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