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县区水事>正文详情

石泉:扎实推进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发布日期:2011-06-27 09:54
分享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民生工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水利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为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开展水利普查工作,对于科学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谋划水利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石泉县地处陕南中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境内河流溪沟纵横,水资源丰富,水质整体情况良好(Ⅱ级水质),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是该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但该县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自产水资源利用率低,客水资源利用难度大,工程可调控水量能力小,防洪防灾任务艰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7.18”暴雨等自然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暴露出水利基础脆弱、欠账较多的严峻局面,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开展水利普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该县水利普查工作具有普查范围广、历时长、任务重、要求高等特点,项目涵盖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经济社会用水、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灌区、水土保持、地下取水井等8个大项60多个小项1000多项指标,需要科学安排、分类推进,才能确保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该县水利普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认真探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工作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个核心。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县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核心是摸清水情、规划未来。通过水利普查查清县域内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重点掌握农业、工业、城乡居民等用水现状,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面临的问题,研讨应对措施,为“十二五”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两项任务。第一次水利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11231日,时期资料为2011年度。今年是完成水利普查工作的关键之年,根据水利普查总体进度安排,水利普查的工作重点从方案制定转变为方案实施,工作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该县今年水利普查工作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高质量完成普查对象清查工作。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不错,确定各类普查对象的调查方式和普查表填报单位。二是全面开展普查数据获取。采取不同方式采集数据,其中包括查阅文件资料、现场测量及到相关部门获取科学数据,并对获取的普查数据进行审核,然后进行分期分批录入和预处理;全面开展台账建设,准确获取河湖取水口、灌区、工业企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等三类调查对象的取用水量动态数据。

三个提早。该县按照国务院、省、市普办统一部署,科学规划时间节点,提早宣传、提早清查、提早核实。该县利用广播、板报、标语、流动宣传车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并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水利普查公益广告,提高公众对水利普查的知晓率,在政府网站开设水利普查专栏,及时公布水利普查工作进度。该县通过一系列宣传方式倡导整个社会关注水利普查、支持水利普查、参与水利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提早开展各项指标调查摸底工作,按照清查步骤科学划分15个乡镇级普查区,212个村(社区)级普查小区,一期发放清查表1900余份,共发放清查表4000余份,收回有效清查表3800余份,在较短时间内编制了普查对象名录,建立了相关台账,汇总了普查基础资料,初步建立了清查数据体系。整个清查过程遵循内外业相结合原则,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资料,积极加强部门问的合作力度,严格规范清查数据的审核、检查、修正和汇总,逐步完善清查数据体系。该县在5月中下旬抽调人员组成水利普查清查登记阶段工作检查小组,坚持“在地原则”、“分类清查原则”和“地毯式清查原则”深入各村组,主要对县域内的水利工程、河段河流、经济社会用水、地下取水井等重点普查对象进行抽查复核,着重对各普查小区实报的工程清查数量、规模大小进行现场勘验核实,以确保清查项目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水利普查填表上报阶段提供详实数据。

四项举措。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次综合性、全方位的普查,也是一项艰巨的基础性、开创性工作。自全面启动水利普查工作以来,该县精心组织,措施得力,全力推进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夯实责任。该县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对本次普查工作负总责,将水利普查工作纳入各成员单位和乡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将责任再次分解,落实到相关站、办、所和材组(社区),并建立了工作逐级上报和工作简报通报制度,各普查()区向上一级普查办汇报动态数据,县普查办定期在全县范围内对各普查区工作进展情况予以书面通报,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落实了工作责任,提高了水利普查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二是分区包联。县普查办抽调资深水利工程专家包联各普查区总体普查工作,统筹安排技术人员包抓各普查小区具体普查工作,实行一包到底、一联到完。同时将专职普查专干划分为综合协调、技术指导与质量监督、数据处理、培训宣传等业务小组,确保宣传到位、人员到岗、技术过关、责任到人。三是集中会审。清查登记数据汇总后,县普查办随即组织技术负责人员、数据处理人员组成普查数据会审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普查数据进行集中会审,严格保证普查数据填报逻辑准确性。四是现场勘验。数据汇总后,各工作小组巡回深入各包抓普查区,实地跟踪查看工作开展情况,督查敦促工作开展进度,加强技术指导,实地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五个保障。该县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工作,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有力、人员机构健全、部署安排周密,措施保障紧凑,扎实做好了人员、设备、技术、制度、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工作。一是人员保障。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该县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涉及农业、林业等15个成员单位的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在水利局筹建办公场所,并抽调水利专家、业务骨干、大学生村官等30人组建水利普查办公室,具体实施本次水利普查工作,认真选聘水利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同时指导各乡镇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为该县水利普查工作提供人员保障。二是设备保障。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进一步充实、完善水利普查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充分应用成熟、实用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普查的技术含量,提高普查质量,加快普查进度。今年该县购置配备了数据处理电脑、彩色打印机、数码照相机、GPS手持机、全站仪、专用档案柜等专用器材和办公用品,物资设备管理使用全部实行领用制,使之使用合理、管理规范。三是技术保障。水利普查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且涉及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保密要求,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水利普查工作,选取技术力量强、熟悉该县水利情况的水利勘测设计院作为本次水利普查的技术支撑单位,多次组织人员参加省、市集中培训,执行全国统一的普查标准、培训教材和抽查验收细则,并结合该县的实际情况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四是制度保障。该县建立健全了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例会制度、工作简报制度、文档管理制度、考勤制度、水利普查工作纪律等一系列制度,纸张上墙、制度上心,用制度管人管工作,用制度提效率提质量。五是经费保障。水利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国力调查,根据《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全国水利普查经费预算指南》的要求,该县将此项费用列入财政专款,进入年度财政预算,预算资金300余万元,给予足额保障,并制定了《水利普查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财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经费的科学管理和使用。

目前,该县已全面完成第一次水利普查清查登记阶段工作,基本做到清查项目不重、不漏、不错,工程数据逻辑关系客观准确,清查对象差错率、指标填报差错率均达到合格标准,已于526日顺利通过市级审核验收,615日,及时召开县级水利普查对象清查成果审核验收会,618日完成县级数据系统录入及上报工作,取得了水利普查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水利普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全面摸清石泉水利家底,达到普查核心目的,为及时改善水利条件,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使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该县独特的支柱产业,全面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