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市直动态>正文详情

好山好水点亮美好生活

作者:发布日期:2014-04-03 08:00
分享到:

 

巍巍秦巴山,悠悠汉江水。秦巴璀璨明珠—安康,因水而具有灵气,因水而充满生机。如今,走进安康各县区偏僻深远乡镇,“电灯取代了煤油灯、电饭煲取代了烧柴灶、电磨取代了圆石磨…”,朴实的百姓会直接地告诉你他们身边的变化,而这一切正基于安康长期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水电建设,以水发电,以电带工,以工富农,点亮了秦巴深处的山山卯卯。

 

汉江贯境340公里蕴藏水能300万千瓦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山高沟深,河流密集,雨量充沛,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全境340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74条,其中:子午河、池河、任河、岚河、月河、黄洋河、坝河、旬河、南江河等汉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均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水资源总量为2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居全省首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人均的1.55倍。据测算,全市水利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69万千瓦,可开发总量为300万千瓦。

  

发挥资源优势,小水电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好山好水点亮美好生活。近年来,安康市大力发展农村水电事业,将境内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以电代燃和增效减排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截至2013年底,我市建设小水电站205处(5万千瓦以下),总装机容量65.96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63.3%,年发电量达18.3亿度,年创产值5.67亿元,发电利税总额4.14亿元。小水电产业发展在推动了陕南能源基地建设的同时,以其独有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属性和持久稳定的经济效益,跃居安康五大支柱产业之首。

在安康平利县,继第三批电气化县和“十一五”、“十二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以来,已初步形成了以县为实体,自主经营,统一管理的地方电力系统。至2013年底,地方电网已覆盖了该县100%的乡镇、村,99.9%以上的农户,根本改变了偏僻山区农民“油点灯”和“烟熏火燎”的历史,同时,全县发电总收入达到5098万元,发电利税总额4000万元。该县不少村集资筹建小水电站,在提供当地生产生活用电的同时,村民还能从电站售电收入中获取的股份分红。在农村,电站建设还带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依托公路,很多土特产可以及时卖到山外;依靠充足可靠的电能办乡镇企业,很多农民从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发挥资源优势,小水电助力民生水利建设

春节前夕,由镇坪县鸿源水电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浪河电站集中供水工程建成通水了。当天,电站四周的群众比投资公司的股东们还要高兴,用他们的话说:“1700余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得以解决,牛头店集镇人长期以来靠肩挑背驼饮用沟溪水的历史结束了,从此吃上了干净无污染天旱有保障的浪河水了!”这仅仅是安康以水电建设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的一个例子。

小水电不仅仅只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碳粉尘污染等角色,而且在改善供水、路桥、渠道、灌溉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小水电项目中省补助资金达1.07亿元,其中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资金2950万元,以电代燃建设资金1780万元,增效扩容改造资金5961万元,为强化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全面实施了筷子铺、鹅项颈等5个增效减排试点项目,扎实推进红土岭、观音峡等10个扩大实施范围项目建设,净增装机11350千瓦,年增发电量近4000万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93.9万元。

  

发挥资源优势,小水电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水力资源是安康的最大资源优势,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处理好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责任重大,任重道远。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循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总体目标,以标准化创建提水平,安全监管夯责任,基础放流保生态为重点,把好项目设计关、审查关和验收关,划定生态河流禁止开发,开发程度高、风景保护区、旅游开发区、生物功能区禁止或限制开发;明确农村水电开发建设应满足下游生态用水要求,严格落实生态基流设施,大力推进重点流域安装生态流量监控,实行最小下泄生态流量社会公示,积极推动全市小水电标准化建设、安全年鉴分类和安全监管全覆盖工作。坚决取缔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的四无电站,三年来,全市共清查违规电站67座,其中对未进行竣工验收的32座电站进行了整顿销号。努力推进小水电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相结合,努力改善局部河段脱水断流、生产生活争水等矛盾和问题,力促小水电建设管理取得良好效果,为建立环境友好、社会共享、经济合理和安全高效的绿色小水电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