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市直动态>正文详情

牢把防汛主动权

作者:发布日期:2014-04-17 08:39
分享到:

 

历时3年,总投资7438万元的安康市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一期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248次预警,80921条短信,3462次广播,2.15万人被提前安全转移……在2013年汛期,全市项目区凭借健全的组织责任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成功应对7轮强降雨的考验,实现无一人伤亡目标。

 

 

山洪防御 从被动到主动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多区域性暴雨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山洪灾害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成为当前防汛工作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到全市1.27万平方公里与215.76万人的安全。

如何牢牢把握防汛减灾的主动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降低洪涝灾害损失?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逐步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有效提升了防汛减灾能力。

  

我市对受山洪灾害威胁的每个镇、村项目建设严格制定“十个一”标准,即:一套科学实用的防御山洪灾害预案体系,一处以上雨水情监测设备,一套以上山洪灾害预警广播系统,一套以上防汛预警设备及应急物资,一处以上撤离人员集中安置场所,一套防汛应急管理责任人及信息员,一处以上山洪灾害宣传警示教育栏,一次以上山洪灾害应急演练及培训,一套以上山洪灾害防御手册及图片资料,每户公示一张防汛撤离明白卡。   

  

2010年开始,全市10个县(区)分3年实施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一期项目建设,总投资7438万元。截至目前,10县(区)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通过建立健全组织责任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使全市山洪灾害防御基本实现“视频到镇、音频到村、宣传到户、预警到人、监控全覆盖”目标,巩固完善“镇自为战、村组自救、院户联防、预警到户、责任到人、提前转移”山洪灾害防御机制,全面推行“情况掌握到户、信息预警到户、责任落实到户”的“三到户”措施,初步实现山洪灾害防御从被动到主动,从专业部门到全社会参与的转变。

 

市县联网 监控高效稳定

142个自动雨量站、3820个简易雨量报警站、123个自动雨量水位站如同密布的触角,第一时间捕捉山洪突至的气息,将防治区域全方位覆盖,不留一个死角;24.88万册宣传手册、42.58万张明白卡、4817套宣传光盘及9391块警示牌恰似信念的种子,将求生路线信息、应急防护措施植入人心,形成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

  

如今,我市已全面建成10县(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系统,省、市、县(区)和部分镇(办)及水文、气象、水库防汛指挥会商视频会议系统业已开通,防汛、气象、水文部门信息资源初步实现了共享,并编制完善10个县(区)、161个镇(办)、2222个行政村及受威胁严重的自然村(组)、企事业单位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在开展山洪灾害基础资料普查、划定危险区、安全区和科学确定预警指标的基础上,建成基本覆盖防治区各类站点,并全面安装配置各类防洪报警设备,确保监控预警高效实施。

  

市防汛办制定印发《安康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办法》,对监测预警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实行归口分级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及维护经费,切实加强对项目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监测预警系统稳定运行发挥效益。

练兵千日,用在一时。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监测预警系统管理办法,充实专业管理人员,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12141人次,组织各级演练262次。

 

  

不漏一户  完善责任体系

山洪灾害突发性强,易发山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通信不便,不仅防治难度极高,预警、抢险、救护难度也非同一般。目前有效防御山洪灾害近期以躲灾、避灾为主。

 

   

通过多年探索,我市总结出“镇自为战,村组自救,院户联防,预警到户,责任到人,提前转移”的山洪灾害防御机制,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全面推行情况掌握到户、信息预警到户、责任落实到户“三到户”责任体系建设,形成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严密防范的责任落实机制。并高度重视短历时高强度局地暴雨山洪灾害防范,将提前撤离、安全转移作为防汛抗洪的铁律必须坚决落实,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

同时,按照有防汛机构、有专职人员、有预案制度、有设施物资、有抢险队伍“五有”标准,大力加强乡镇基层防汛组织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五级山洪灾害防御组织和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各级防汛责任人抓点包片责任制,突出抓好村组自救、院户联防措施的落实,以村主任(村支书)为责任人,以基层干部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以中心户长为监测预警员。截至2013年,全市共落实防汛责任人和监测预警员6319名,组建防汛抢险队伍115支、落实抢险人员5684人,储备各类防汛抢险物资价值3567万元。

 

  

我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一期项目陆续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今后将重点围绕山洪灾害详查评价、监测预警系统补充完善和编制洪水风险图、山区河道治理等方面,坚持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三个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全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防汛减灾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