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县区水事>正文详情

【治水2014】石泉:清洁流域 美丽乡村

作者:发布日期:2014-06-09 15:47
分享到:

 

走进石泉县城关镇上坝村,只见整齐的院落,错落有致梯田,光彩绚丽的花草,再加上门前缓缓流动清澈见底溪流和拱桥,村民谭大姐便住在这“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中。“我们这条沟自从实施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后,门前的河水清澈多了,村里环境比城里好多了,要啥有啥。”她的儿子杨靖得意的说。

作为省级清洁小流域治理试点的石泉县杨柳水保生态清洁示范园,自2010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已连续三年纳入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建设,石泉杨柳水保生态清洁示范园已初具规模,并陆续得到了中央及省市领导的认可和赞同。201311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在陕西巡查时,对陕西水源地近10年来为确保南水北调水质所付出的巨大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对石泉县在整个水源地的“引领示范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今的石泉杨柳水保生态示范园已发展成为集“生态清洁、生态产业、水保科技示范、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省级清洁型示范园。石泉的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理念和科技含量在全国已经走在了前列,为陕西及全国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推广和应用迈出了成功第一步。

“如果水源地的水质保证不了,送到北京的水质不达标,那么国家每年拨给水源地的资金不是白费了吗?南水北调工程不就成了摆设了?国家既然花这么大功夫调水,我们就一定要把水源地治理好,在流域治理的同时把我们的乡村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清洁示范村,保证流向北京的水一定要清澈达标”局长胡学军郑重其事的说道。石泉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中心腹地,在多年来的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造成的面源污染正逐步成为危害汉江水质的主要根源,对于农业人口占84.06%、耕地面积达27.95万亩的石泉来说,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以及过量的使用化肥农药所积累的面源污染,已经在县内一些河流个别地段突显出来,甚至已经影响到当地村民的正常生活。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切实保护水源区的水质不受污染,石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区水质保护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出了在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同时,提出了建设清洁型小流域规划和实施计划。从2010年开始,石泉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旅游强县”三大战略目标,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开展了饶峰河清洁小流域、大岭沟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三年的建设,不断总结和积累建设经验,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饶峰河流域的双樟、上坝、红岩村点、线、面结合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试点,在陕南秦巴山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治理模式、技术路线、治理效益的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

2012年,按照省水保局提出的“三沿三边”水土保持发展、布局理念,石泉县结合小流域自然地形特点,以县城和210国道边的“杨柳水保生态清洁示范园”、新柳村为集中示范点,全力打造一个“远看有规模、近看有景观、质量有保障、效益更明显”的“丹治”精品清洁小流域。并在珍珠河上游小流域以 “十天”高速、316国道边的池河镇明星、新兴综合治理示范点,集中精力、集中规模、兼顾点面、打造精品,带动全流域中心区域大力营造水保林,积极实施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按照“山、水、田、林、路、园、院”为一体的措施布设思路,逐步形成“山上封禁林、山腰经果林、坡脚坡改梯、沟道拦护蓄”的治理格局。建设中,为了解决资金不足和落实后期管护,按照民营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建设理念,采取招商引资入驻园区,溶于园区建设,按照“政府+公司+农户”的建设模式,先后建成特色果品采摘园、循环种养、林下经济养殖等无公害农作物基地23公顷。带动了池河镇“猪—沼—桑循环农业示范园”建设,实现“生产有路、集水有窖、排灌有渠、增收有道”的社会效益,为“杨柳水保清洁示范园”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石泉县在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以发展民生水保、经济水保为基础,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面源污染防治的突破口,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推行清洁产品为着力点,以“低耗、高质、高效、可持续利用”为治理目标,突出以保护水源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注重多形式的生态清洁理念宣传、达到坡面、农田、河道、村庄、农村经济五同步,进行生活污水、垃圾、改厨、改厕、河道综合治理,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增强村民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的意识,倡导绿色循环农业和生态清洁产业,园区内所有农副产品一律禁用化肥、农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坡面植被和水系配套,增强坡面拦截、雨水的循环利用,对流域内的沟溪、水域开展逐级式生态清洁、景观化治理,恢复河道缓冲带、滨水植物过滤带,增强沟溪的消纳降解、自我修复功能。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截流建筑坝,建设末级水处理湿地,进一步吸附水土流失裹挟化肥农药残留,对水体进行过滤净化,实现流域出口水质达标。大力开展太阳能厌氧池加热、沼气等生态能源的利用,与有关科技产品的有机联合,对生态清洁治理的技术成果、技术路线等进行研究和总结,达到进一步研究具有与前瞻性、扩展性的面源污染治理科技产品,提升水保治理清洁化、流域化、园林化、科技化的治理模式。

水保工程建设与景观设施布局得到有机结合,增强了流域内的园林化、景观性元素,促进了流域生态清洁农业和农家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通过清洁示范园项目的实施,试点区内的河流、沟道水质污染问题得到了全面改善,水质均达到国家Ⅱ级以上标准,有效控制了农村面源污染。水保工程与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流域内园林化、景观化、生态化元素,促进了流域生态清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通过村容村貌园林化、景观化治理,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村落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了园区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了园区整体形象,促进了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推动了一产和三产的互动与融合,树立了生态清洁治理、生态修复理念。清洁示范园的建设及浓厚生态清洁宣传氛围,逐步转变了农民传统观念,提升了农民文明素质,改变了农村生活方式,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

 如今的杨柳水保生态清洁示范园,已今非昔比,完全脱离了过去脏、乱、臭的穷山恶水旧貌,呈现给我们的却是一幅“人在画中走、车在林中行、清泉绕村流、产业促民富”的世外桃源景象,彰显了“生态清洁”特色,塑造了“清洁流域,美丽乡村”新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