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沿着汉江河畔信步而行,不知不觉走进了风光旖旎的汉滨区龙须沟水保生态示范园。置身园区,放眼望去,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好一幅恬淡怡人的田园新画卷。其实,这是该区积极推进汉江流域综合治理,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带来的喜人变化。
汉江素被沿岸人民亲切地誉为“母亲河”,她不仅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支撑, 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近年来,汉滨区把维护“母亲河”生命健康作为神圣使命,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两手抓,紧紧扭住丹江综合治理、清洁型小流域、江河护岸林带和河道沟渠综合整治等项目实施,下大气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保障江水水质安全,确保一江清澈洁净的饮用水输往首都北京。
呵护青山绿水,建设清洁型小流域
如果说汉江是“母亲河”的话,那么大大小小河流就是遍布“母亲”身躯的血脉。2007年以来,汉滨区紧紧围绕“丹治”工程、清洁型小流域工程,累计投资2.59亿元,对汉江两岸、月河、恒河、付家河等流域进行了高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多平方公里。
近年来,该区着眼建设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积极实施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实行山水田林路与沟渠塘池涵综合整治,共治理小流域36条计858平方公里,其中新修坡改梯
紧扣区域主导产业,着力构建综合治理型、生态防护型、产业开发型、科技示范型等“四位一体”样板区,是汉滨区强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亮点。为此,该区倾力打造三条岭龙须沟、兰沟等3个精品小流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条岭小流域作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区,划分为生态修复、产业开发、坡改梯技术、道路侵蚀控制、人居环境整治、水源和径流控制利用、生态观光和科教实验等8大功能示范区,已建成坡改梯245亩、水保生态园1840亩、现代无公害养殖场240亩。区内生产道路、排灌沟渠、蓄水池等小型水保工程星罗棋布,配套齐全,各种时令蔬菜瓜果满园飘香,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景象。
扮靓璀璨明珠,播绿一江三河口岸
安康享有“秦巴明珠”的美誉,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滨区恰似这颗璀璨明珠上耀眼的光芒。
为了确保汉江出境水质达标,发挥一江两岸中轴线的功能,2012年以来,汉滨区把保护一江清水作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重要任务,立足维护区域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以汉江与月河、吉河、黄洋河为重点,集中对一江两岸和城市入河口进行绿化美化,累计投资600多万元,在月河、吉河、黄洋河口岸栽植金丝柳13.4万株,面积530亩,绵延河岸
在扮美一江两岸建设中,水利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市区两级水利职工主动请缨,每年两次集体自发到河岸参加义务植树,划片包干落实护岸林日常管护责任,在积极投身“一江清水供北京”中走在前,干在先,努力塑造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良好形象。
打造最美人居,重整河道沟渠环境
确保汉江出境水水质安全,面源污染是难点。为此,汉滨区始终坚持城乡整体推进,围绕全市争创全国卫生城市,致力打造中心城区清洁型河道沟渠,切实维护区域水生态平衡。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对一江两岸、寇家沟、屈家河、东西排洪渠及南山排洪渠等全面进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共疏浚河道100多公里,清理河道沟渠淤泥32万立方米。同时,从源头防止河道污染,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彻底整治城区周边河道沟渠脏、乱、差现象,从而使河流水质和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为了进一步巩固集中整治成果,汉滨区扎实推进水利改革,全面推行河长负责制,将河道管理责任明确夯实,积极探索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对在河道范围内乱挖滥采的砂场,联合公安、海事、环保、国土等部门予以强制取缔,封堵所有下河便道,严防河水受到人为污染。严厉打击破坏水生态平衡的违法行为,对在水源地附近采砂的屡教不改人员,通过司法部门行政拘留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区域水生态环境。
加大汉江水质保护力度,对城区段一江两岸、河道水面的垃圾和飘浮物,专门雇请30多名河道环卫工人每天进行人工清捡打捞,千方百计减少水体污染。同时,每年利用“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机,积极宣传《水法》、《水土保持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大力倡导绿色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意识,呼吁和发动群众从自身做起,减少水土流失,杜绝白色污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为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