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市直动态>正文详情

让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

作者:发布日期:2017-12-25 17:50
分享到:

“我们这儿要是能通水,我把月河的水喝干!”就在一年前,汉滨区五里镇王山村的村民,还在用这话激村干部郑清海。但在今年国庆节期间,自来水就流进了王山村每一户村民的家里。看着白哗哗的自来水,村民们像过年一样高兴。

“以前,家里用水吃水很困难,每挑一担水,来回得走半个小时山路,雨天更是没法出门!”在汉阴双河口镇石家沟村,65岁的贫困户丁仕斌正在房前洗衣池揉搓着衣服。望着清澈的水柱从水龙头哗哗流下,他感慨不已。

如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悄然改变着全市贫困村老百姓的生活。凡是有条件的农户家里,都安装了热水器,洗澡、洗衣服随时有热水用,生活和城里人没啥两样。

近年来,市水利局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民生水利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水利先行”理念,破解“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难题,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向前迈进一大步。

规范建设确保全覆盖

汉滨区建民办茅坪村,是该办较偏远的山村,距离集镇约20公里。全村9个村民小组800余人,贫困人口占50%,是2018年的精准脱贫村。

一直以来,村民们或在附近的山沟里取水,或三五户合起来挖一个水塘子取水,碰着干旱天气,村民们不得不步行到山脚下挑水过日子,既费力又辛苦,而且水质安全难以保障。

“农户家里通了自来水,可以让他们从繁重的挑水劳作中解脱出来。青年人外出打工时,也不用担心家里老人吃水不便。每年还能挣两三万元,脱贫致富奔小康更有保障。”汉滨区供水总站五里分站站长康伟介绍,农村安全饮水曾是困扰众多贫困户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整个村的安全用水问题,今年在该村共建设了每处可覆盖一二百户的集中式供水工程4处,并对剩下的几十户散户建了4处小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全村人的安全用水问题。

为彻底破解贫困村因水致贫难题,市水利系统迅速开展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摸排,在争取中省饮水项目资金的同时,采取中省投资、县区整合、扶贫贷款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超标准启动了全市400余个贫困村15万余贫困人口的饮水扶贫项目。

在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工程能大则大、能连不断、能小则小,尽量让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100%,保证家家户户有吃的、有洗的、有冲的。与此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精品示范工程活动。对千人以上工程,提出了水厂建设有院子、有消毒净化设施、有办公场所、有安全监控措施、有绿化的“五有”标准。市县水利系统抽调技术骨干坚守一线巡查指导,严格落实“四制”,对隐蔽工程验收、材料检测等关键环节不打折扣。已建成的汉滨区建民联村供水工程、汉阴涧池集镇供水工程等一大批集镇和联村工程,成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质量合格、外形美观、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典范。

创新机制确保长受益

建设容易管理难,安康在农村供水管理道路上一路探索成长,一种具有安康特色的“4+1”管理新模式逐渐走向全国。

2012年,汉阴县成功进行了供水工程市场化管理体制改革,将涧池集镇价值400余万元的供水设施所有权、管理权交给镇政府,经营权由民营企业龙源供水公司租赁经营,租期30年。龙源公司接手后,先后投资400余万元,改水表、改管网、改智能化监控……五年来,龙源公司管理水厂由1个拓展到11个,服务范围由1个村拓展到三个镇21个村,供水人口由1000余人增加到6万人,年水费收入从520元增加到112万元。

以前地处偏远的贫困群众家里经常停水,水质也不好,虽建成了供水工程,却没有办法长期为贫困群众供上优质自来水。公司接手后,建设备用水源,更换供水管道,所有贫困群众的用水量和水质都有了保障。“用户星级化管理,针对信用度好的,给予水表里5吨的存水;对于偷水、破坏水利设施的用户不给信用度;对于积极参与水源地保护、爱护水利设施的用户,给予信用度加分,并用表彰等形式发挥其示范宣传引领作用。”在不断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龙源供水公司也一直在探索软件的提升和管理。

吉河坝社区的供水是单村小水利工程,工程由吉河供水分站建成后,直接交由社区自治管理。抄水费、查漏水、维护等有专门的管水员负责,24小时随叫随到。“今年是个冷冬,好多水表又要冻坏,要提前告知农户把水表包起来。”王武林是三组的村民,今年49岁,由于高位截瘫、肌肉萎缩等原因无法干重活,被列为贫困户,后被推荐为管水员。“我们社区就是典型的‘供水协会+管水员+X’模式,有组织、有人员、有规章制度。我们采取的是预付式供水,这样既简单方便又规范。哪家要充多少吨的水,把钱交了直接就充到卡上了。”王武林对自己的管水员身份很是看重,在家门口有了一份差事,还有工资拿。

今年以来,市水利局在抓好脱贫攻坚饮水安全工作的同时,以“量化赋权”试点为契机,继续积极完善和探索农村供水建后管理机制,形成了规模以上工程全额拨款的“汉滨模式”、差额补助的“旬阳模式”、自收自支的“紫阳模式”、租赁经营的“汉阴模式”。面对大量零星分散的小型供水工程无人接手的窘境,提出“供水协会+”概念,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精细监管确保高质量

“消毒药加少了,水里面的大肠杆菌就会超标;药加多了,相当于在‘投毒’,有了这台机器就可以精准控制了。”过去汉阴县龙源供水公司采用的是手动控制的消毒设施,尽管消毒药量严加控制,但误差无法避免。为了提高水质安全,今年公司投资10万余元,购进了自动化消毒设施,计量泵根据出水量的多少加入等比消毒药,精确度100%

走进龙源水厂,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加药间、信息化调解室、化验室一应俱全。化验室能对水质进行色度、浊度、微生物含量等22项指标的检测,检验人员也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我们实行包片制,片区工作人员每个周到负责辖区收集采样,每周六对水样进行全面检测,实时监测水质变化。”龙源供水公司总经理赵波山说。

在确保水质安全这个问题上,市水利局首先要求各县区建立水质档案,在项目申报、审批、验收时,必须有具备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源水、管网水和末梢水水质检测报告,并要求10-50立方米的工程必须具备简易过滤、消毒设施;日供水能力在50立方米以上的工程配齐沉淀、过滤、消毒设施;对10立方米以下的工程,采取添加消毒剂等方式解决微生物超标问题;千吨万人以上工程全部取得卫生许可证,水厂建成日检9项以上水质化验室,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制定检测方案。其次,在十县区水利局建成农村水质检测中心,并建立了供水单位自检、县区农村水质检测中心巡检、疾控中心抽检的三级水质检验保障体系;同时,在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通过建设围栏、树立标志牌等保护设施,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确保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安全。

据介绍,“十二五”以来,安康农村供水各级投资12亿元,建成供水工程4000余处,惠及安康200余万农村人口。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两年各级投资5.1亿元,建成工程852处,解决了723个贫困村23万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全市贫困村水利工程建设共吸纳贫困人口投劳7.21万个工日,共吸纳贫困人口1141人参与护河、管水等工作,促进贫困户直接增收达1200余万元。同时,向贫困村倾斜布局的小型防洪、灌溉、水保等项目,也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村的脱贫工作。

“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核查验收达标过关只是基本要求,确保群众长久饮用安全放心的水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市水利局局长吴平表示,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水利部门责无旁贷。市水利局将以量化赋权试点为契机,在推行“四种模式”的同时,重点督促指导村级小型供水工程组建供水协会,力促全市农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专管机构健全,运行机制完善,管理模式规范,水价核定合理,维护基金到位,工程良性运营”格局早日形成,真正做到让党委政府放心,使广大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