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对《关于江河库渠水系联通联控联调的实施意见》的解读 | ||
索引号 | 016048180/2018-0115 | 公开目录: | 政策解读 |
公开责任部门 | 市水利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18年04月19日 |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18-04-19 17:28 |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厅党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点站位,科学谋划,全面统筹提升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制定出台《关于江河库渠水系联通联控联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坚强保障。
《实施意见》是贯彻中央治水方略,实现系统治水、柔性治水、协同治水的重大决策,意义深远
治水兴水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治水兴陕作为基本省策。多年来,省水利厅深入贯彻“治水兴陕”战略部署,全省建成蓄水工程39096座,引水工程13771处,抽水工程11981处,集雨工程35.4万座,建成了引嘉济清、引红济石、引湑济黑、引乾济石、引冯济羊、马栏引水、二郎坝引水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对保障全省供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省水资源短缺的实际仍未改变,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23.3亿立方米,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70%在陕南、70%集中在汛期。江河库渠水系联通调蓄能力不足、流量偏小,纳污能力有限,约1/5河段水质在Ⅳ类以下。统筹城乡、行业和区域之间用水的任务异常艰巨,目前全省还有77个县城不同程度缺水。为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空间格局、增加水环境容量、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亟需实施全省江河库渠水系联通联控联调。
为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锁定“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兴三秦”的宏伟目标,加快实施“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的区域方略,实现刚性治水向柔性治水转变。年初省水利厅党组高起点谋划,发力顶层设计。王拴虎厅长批示“立足现有、在建和规划的江河库渠联通工程,有效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联控,建立联调机制,通过工程联合调蓄多拦蓄雨洪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分时段枯丰互济,加大再生水利用范围和使用量。实现我省水资源瓶颈制约到竞争优势的转变,让城乡居民生活有干净安全的水,让保障全省生产发展有可持续的水,让支撑生态文明主要江河水系日夜流、有望得见的水”。
按照厅党组的要求,厅水资源处联合规计处、防汛办、总工办等相关处室以及省江河局、设计院、引汉济渭办等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水利部关于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精神,分类核实我省主要江河水系和江河联通工程、江河水库联通工程、库渠联通工程、河渠联通工程和库库联通工程等基本情况,本着“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的原则,起草了我省《关于加快实施江河库渠联通联控联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分管领导多次召集专题研究讨论,不断完善、充实内容。
2016年5月19日,厅务会进行了研究讨论;5月20日,省政府组织召开的相关部门会议,征求省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国土厅、环保厅、住建厅等部门对《实施意见》的意见和建议。期间,王拴虎厅长多次审阅、亲自执笔修改,使得《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5月24日,省水利厅印发执行《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阐述了实施江河库渠水系连通联控联调的基础条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主要工作内容和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重点围绕江河库渠水系联通、三条红线管控和系统联调机制建立,立意高远、规划科学、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江河水系是水资源的自然载体,水库渠系是水资源供给的人工通道,共同组成水生态环境的基础。实施意见重点围绕江河库渠水系联通,三条红线管控,系统联调机制的建立,着力实现由单纯治水向系统治水、刚性治水向柔性治水、部门管水向协同治水转变。
(一)加快水系联通工程建设
联通工程建设以江河、湖泊、水库等为基础,采取合理的疏导、沟通、引排、调度等工程措施,建立或改善江河库渠水系之间的水力联系。一方面利用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抗旱小水库等项目支持,在现有工程注重生态修复、自然岸线、改造配置、充分联通的基础上,加快能够联通的在建工程建设进度,积极推进有可能联通的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立项开工建设;另一方面则要加快联通工程规划,积极储备项目,分期组织实施。逐步形成以自然河道为主、人工水道为辅,“布局合理、引排得当、蓄泄兼筹、丰枯调剂、上下互补”的江河库渠水系联通体系,为联控、联调提供工程保障。
(二)建立健全联控机制
一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制度,形成刚性约束和调节机制。到2018年初步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与预警系统,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做到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力争到2020年全省年用水总量要控制在112.9亿立方米以内。
二是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加快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工业节水减排技术改造和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大力推广节水生活器具。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健全节水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节水财税优惠政策,建立节奖超罚的长效机制。到2020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要分别下降20%、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要提高到0.57以上。
三是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加强生态水量调度,确保主要水工程下游河道基本生态流量。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联合防污控污治污机制。开展重要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划定农村饮水集中式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
四是严格水设施管护。进一步明晰各类水利工程产权及工程使用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原则,确定工程管护主体。加强对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的监管和技术指导,督促工程管护主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落实工程维护经费。
(三)建立系统联调机制
建立主汛期水库安全运行调度机制,确保依法科学有效调度。建立汛期错峰调蓄机制。当预报渭河、汉江干流发生超过警戒以上洪水,且水库来水量较大,其水库泄水可能对渭河、汉江干流洪水产生不利影响或危及干流堤防安全时,实施错峰联合调度。建立枯丰调节机制。在后汛期加密研判天气趋势,适时实施水库丰枯调节、蓄水补源。建立立体调剂机制。加强雨水情预报,抗旱紧急时通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增加地表水拦蓄。地表水丰水期,加大地表水供水份额,压减地下水供水量,利用滞洪区和灌溉渠道,实施地下水回灌和涵养。旱情持续发展期,启用地下水备用水源。同时加大再生水在工业、园林绿化、人工湖泊等方面使用量,减少河道排污总量,促进水功能区达标。
(四)保障措施
强化依法行政,明确实行统一调度、逐级管理、分级负责。完善监管体系,加快天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的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补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市县要将江河库渠水系联通联控联调目标任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列入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考核。
《实施意见》得到广泛认同,试点方案正在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系统治水的新经验和新模式
《实施意见》以点带面,逐步推开。近期,以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为重点,实施区域雨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立体调剂试点;以杨凌水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实施河渠联通,开展渭河流域汛期错峰调蓄试点;以水库安全度汛、洪水资源利用为重点,实施主汛期水库安全运行调度试点;以涝池、塘坝、站窖等小水设施为重点,实施涝时蓄水、旱时取水的枯丰调节试点。通过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推广,推进全省江河库渠水系联通联控联调步伐。《实施意见》印发以来,相关部门热烈响应,积极行动,提出了试点方案,正积极推进实施。
(一)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三水”(雨水、地表水及地下水)调剂近期实施方案
按照“资源统管、区域协调、突出重点”的方针,遵循“分质配水、高效用水”的配置原则,“水”尽其用,把区外优质的地表水、区内高质量的地下水用于生活饮用,其他行业次之;工业、生态景观、杂用水在水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以再生水、雨水为主,其他水源为补充;合理分配,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2016年制定西咸新区城市建设雨水利用调剂办法和制度,把雨水利用调剂理念贯彻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中。规划详细的雨水“渗、滞、蓄、净、用、排”工程措施体系,制定雨水收集率、污染物消减率、供水水质达标率等具体控制指标,并把各项指标作为拟建工程的审批条件;把雨水利用调剂工作制度化、指标化、行政化。对于已经完成的建成区,提出雨水利用调剂改造工程措施,将建成区缺失的雨水利用调剂措施尽快完善、补充到整个西咸区域的“三水”立体调剂体系中。三年之内建成一批城市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雨水管道与城市湿地及人工水面的联通工程、市政绿化及道路浇洒雨水利用工程、公共区域地表生态改造工程、新型城市屋顶绿化及集雨样板工程;构建配套的雨水监测及信息化工程,初步构建雨水利用调剂信息化平台。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37.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同时,西咸新区五个新城为满足当前城市建设用水需求,将建设一批地表水应急供水工程。五个新城在3年之内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必须达标,污水排放量、中水产量及利用量等数据并入“三水”立体调剂系统。初步构建“三水”立体调剂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监测、采集,相关数据协同,以及“三水”立体调剂决策、效果反馈评价等各个模块的构建,初步打造信息化决策管理平台。
(二)杨凌示范区河渠水系联通联控联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管控,加快整治和建设一批河、渠、湿地、湖、水景点等复合水系,打造“两渠三河四湿地五湖多水景点”(即杨凌示范区河渠水系联通“2345X”工程)的水系联通工程布局,在该布局基础上实施渠与渠(渭惠渠与高干渠)、渠与湖、河与渠、河与湖的多处水系联通工程,全区形成四横三纵多点交汇贯通的城市水网体系,实现区内河渠水系联通,打造“农科水韵、生态杨凌”。
加快推进“三河两渠”综合整治及生态景观工程,包括渭河综合整治,湋河、漆水河治理,高干渠、渭惠渠治理。统筹规划和建设一批水系联通工程,实施水运中心湖保护提升工程、农科湖保护提升工程、杨凌大道东侧新建后稷湖联通工程、揉谷鱼塘附近新建滨渭湖联通工程、北干渠路与新桥北路十字东北部新建惠凌湖联通工程。在三河两渠整治和湖池建设基础上,实施高干渠杨凌大道生态引水联通工程、高干渠新桥路生态引水联通工程。多点布局和推进一批水网节点工程,加大建设渭河生态湿地,建设湋河生态湿地保护提升工程,湋河、漆水河交汇区域新建漆湋生态湿地,漆水河、渭河交汇处新建漆渭生态湿地。同时,实施多水景点工程,涝池提升改造工程,建成杨凌第二污水处理厂。淘汰一批不达标的高耗水产业,逐步优化产业结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0m3以内。加快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作,有效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至12%。大力推进地下水保护工程,关闭城区自备水源井,建成石头河供水工程水厂二期,丰水期加大渠井双灌区地表水的供水份额。
通过三年期联通联调联控工作的开展,至2018年,全区实现河渠整治全覆盖,建设水系联通工程5处,用水总量控制在5500万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0m3以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全区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日,自来水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至12%,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m2,渭河水功能区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三)汛期水库安全调度与洪水错峰调蓄实施方案
为确保渭河、汉江主要江河防洪安澜,结合渭河、汉江干支流水库工程实际,确定参与渭河干流洪水调度调蓄任务的大中型水库主要有冯家山水库、石头河水库、金盆水库及宝鸡峡林家村枢纽、王家崖水库等。参与汉江干流洪水调度任务的大型水库主要有石门水库、石泉水库、安康水库等。
渭河干流:当预报渭河魏家堡、咸阳、华县站发生大于3500m3/s流量时,由省上指挥有关设区市和水库管理单位,调度冯家山、石头河、金盆水库为渭河干流洪水错峰。
汉江干流汉中段:当预报汉江汉中站发生大于5000m3/s流量时,由汉中市负责指挥调度石门水库为汉江干流洪水错峰。
汉江干流安康段:当预报汉江石泉站发生10000m3/s~20000m3/s流量、安康城西站发生12800m3/s~29000m3/s流量(且安康水库调洪库水位在330米以下)时,由安康市制定详细调度方案,指挥调度石泉、安康水库为汉江干流洪水错峰;当预报汉江石泉站发生大于20000m3/s流量、安康城西站发生大于29000m3/s(或安康水库入库洪峰27000m3/s)流量时,由省上指挥安康市和水库管理单位,调度石泉、安康水库为汉江干流洪水错峰。
实施后汛期水库蓄水补源,大中型供水水库在保证水库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抓住降雨有利时机,充分拦蓄雨洪资源,可在正常蓄水位以下调度运行;对承担供水任务的小型水库,在首先确保水库防汛安全的同时,因库施策尽可能多蓄多储,但病险和灾损水库必须从严控制,各类淤地坝仍按有关规定空库运行;兼有人饮供水和发电任务的水库,按照人饮供水优先发电用水原则,尽可能减少弃水,多蓄少发;有联动调水条件的水库,提前制定统调方案,适时进行水量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同时,初步确定石头河水库、黑河金盆水库、冯家山水库作为我省动态汛限水位试点水库,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核准后,按照安全、科学、积极、稳妥的原则,逐步推行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
(四)涝池、塘坝、站窖等水土保持小水设施枯丰调节试点方案
统筹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地域特点,结合现有工程建设基础,拟建涝池试点工程108处,主要安排在关中宝鸡、渭南、咸阳、铜川的15个县及陕北延安南部3县;15处塘坝试点工程安排在陕南汉中洋县、安康汉滨区;站窖试点工程安排在延安的洛川、黄陵及咸阳的旬邑县,试点站窖共9处,配套水窖456个。
涝池试点工程为蓄水灌溉型涝池,以恢复原有涝池功能为主,和周边的水库、灌溉渠系结合,健全补水和灌溉系统,最终实现连通水系的目标。共建设涝池试点工程108处,估算总投资6835万元。建设塘坝试点工程15处,总蓄水容积460500m3,其中总兴利库容43500m3,可灌溉面积1780亩,配套的引水渠道总长23140m,估算投资约2780万元。站窖试点工程是将小型抽水工程和水窖联合运用,利用抽水站将河沟、水塘的水抽到水窖存储,以备干旱时使用,以提高地表径流的利用率和水窖蓄水的保证率。
通过试点方案的实施,摸清我省涝池、塘坝、站窖建设及运行现状,为其恢复、加固提高提供依据;为全面开展涝池、塘坝、站窖建设提供示范;探索和确定其单项工程建设规模、设计标准、施工工艺、防渗技术等;总结其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分析其效益情况等。为加快全省涝池、塘坝、站窖工程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持续效益,促进全省江河库渠水系联通联控联调系统的早日形成。
以上四个试点方案的实施,将很好的在探索新形势下系统治水的新经验和新模式,为全省推广江河库渠水系联通提供宝贵的经验。系统治水的理念和实践必将促使我省水资源实现空间均衡,使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有干净安全的水、保障生产发展有可持续的水、支撑生态文明主要江河水系日夜流有望得见的水,陕西水利由瓶颈制约到实现追赶超越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