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水利文化>正文详情

旬阳航运:老照片里曾经的繁荣

作者:发布日期:2013-04-18 11:42
分享到:
旬阳航运:老照片里曾经的繁荣
  当年堪称“西北第一渡”吕河渡口的繁荣景象。
  上世纪70年代的白河直达安康城的航运客船。
  上世纪70年代的旬阳码头。

  近日,旬阳县交通局在搜集航运史料时,发现了一批珍贵的航运老照片,为安康航运发展情况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汉江旬阳县境内水运发展有着悠久历史。据考证,旬阳早在2000年前就有了渡口,明清为渡口、水运发展的鼎盛时期。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水上运输步入第二个发展高峰,当时有专业航运公司两家(旬阳县航运公司、旬阳县水陆运输公司),个体运输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旬阳县航运公司当时就有旬航2号、旬航3号、旬航4号、旬航6号、旬航8号5艘50吨位以上的钢质货船在汉口至安康航线营运,最远可至洞庭湖。旬阳县水陆运输公司当时有长征5号、长征10号、长征3号、长征8号4艘载重30吨位以上的货船长年往返安康——丹江——武汉航线。个体运输户主要集中在蜀河、棕溪、吕河3个乡镇。船舶多为木质船舶,主要运输粮食、桐油、龙须草等土特产,最远航线到达丹江口市。

  时光进入21世纪,随着旬阳县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蜀河电站、襄渝复线相继开工建设,需求大量的建筑材料促使了水上运输业的发展。有人从沙石料运输中看到了丰厚的收益,由开始的人工装卸小吨位船舶,逐步发展到自卸大吨位货船,至2008年7月,全县运沙船已发展到41艘,最大单船载货量75吨,采砂、采金工程船舶78艘,水上从业人员近2000人。

  渡运船舶随着经济的发展,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世纪末旬阳县渡船80%还是木质非机动船,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差,安全系数很低,沉船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随着国家渡船改造项目的实施和船主经济条件的好转,旬阳县木质渡船全部淘汰,主营船舶已全部钢质化,渡船100%达到了机动化,为广大群众安全快速出行提供了条件。县水陆公司经营的吕河轮渡于2005年从十堰购买一艘80吨的驳船投入吕河营运,又于2008年新建150吨驳船一艘,可基本满足旬阳南区10余万人的过渡需求;吕河轮渡年渡运量11万辆,堪称西北第一渡。

  近年来旬阳县便民桥的建设,以及西康铁路,西康、十天高速公路等的建成,旬河流域大部分渡口逐渐以桥代渡。但随着安(康)旬(阳)白(河)国家二级航道的建设,蜀河、旬阳航线枢纽的形成,通航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届时旬阳县船舶预计拥有量将达到千艘以上,真正成为陕西水运强县。

  □ 丁香 彭军 刘贵棠 文/图

  优秀美文暨绘画大赛

  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优秀美文暨绘画大赛

  安康日报社 汉滨区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