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水利文化>正文详情

追 忆“7.18”

作者:发布日期:2013-08-06 16:06
分享到:
      2010年7月的一天,那原本应该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夏日。然而,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让“7.18”这个日子,成了我们永远的痛。

      那天一大早,已经下了两天两夜的大雨突然愈发猛烈起来,天空好像被撕裂了一般,倾盆大雨狂泻而下,织成一张硕大的雨幕 ,笼罩着小镇的山山峁峁、旯旯旮旮。一眼望去,视线难及,到处都被雨柱、水气和地面流动着的水泡充斥着。阵阵凉风袭来,丝毫感受不到夏日的凉意。还有耳边不断传来的滔河洪水的咆哮声、河底巨石的滚动声,让人不寒而栗。

       随着雨情的不断加剧和省、市、县救灾命令接二连三的传来,我们也不得不拖起疲惫的身躯再次徒步向自己的包挂村奔去。说句实话,这是我参加工作以后所经历的最为险峻的考验。我的身体本不是很好,面对倾盆大雨,面对脚下随时都可能垮塌的山间小路,还有山上不时滚下的石头、泥流,我也曾萌生过退意,想想自己还是回去吧,还是自己的命重要,大不了到时候背一个处份。但是,最终责任战胜了理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老百姓积攒起的那份感情与信任战胜了自己身体上的疲劳和思想上的怯懦,一路或爬、或趟,你牵我扶,总算赶到了包挂的兴隆村,和村组干部一起把居住地危险的群众都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在返程途中,当我们走过一段公路后不到两三分钟的时间,数以百方的泥石流从半山腰从倾泻直下,瞬间将滔河一分为二,浑黄的洪水涌上了两岸的公路,久久不能退去。巨大的气浪冲的我们直发寒,大家只呼好险。事后每每提及此事,大家无不唏嘘,直言庆幸和好人有好报。更有好事者曾戏言到,当时我们与死神的距离只有不足三分钟而已,与万人敬仰的英雄的距离也只有三分钟而已,也算是苦中作乐吧。

       7月的天也许真就是小孩子的脸,来得快,去得也快。7月19日是一个火辣辣的大睛天,烈日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空气中到处充斥着洪水退后泥石流中散发的阵阵恶臭,到处都可以看见受灾群众那绝望无助的眼睛。行走在灾区的集镇村落,放眼望去,满目苍夷,一片狼藉。学校淹了,民房毁了,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几乎付之一炬,数百户群众几十年辛辛苦苦创造的家业毁于一旦,亲历这场自然灾害的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然而,大自然的力量再强大,人的智慧却是无穷的,大爱也是无疆的。在灾后的日子里,我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平凡普通而又感人至深的人和事。一位镇干部,自己家里也受灾了,却没有回家看一眼,在灾后三天时间徒步跑遍了全镇十个村每一个受灾的地方。许多群众虽然自己也受灾了,没有人动员,也没有号召,在第一时间主动把自己的粮食、腊肉、蔬菜送到了集中安置点;一位姓杨的77多岁的老大爷,跋涉数十里将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几十元低钱交到镇上的捐助点,老泪纵横,嘴上还喃喃地说“我对不起受灾人民,我年纪大了,想到别的地方遭这么大的灾,我下来捐点款,对不起,我捐的很少。”我还看见,许许多多的干部放弃休息,一直奋战在救灾一线,不眠不休;一笔笔、一件件的救灾款物不断运抵灾区,饱含着人间真情;许许多多的受灾群众,在经历过短暂的彷徨、无助后,擦干眼泪,又开始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时间无疑是一剂良方,它可以冲淡一切灾难、痛苦和悲伤。如今的滔河,已经找不到一丝一毫的“7.18”的影子,集镇村落到处洋溢着幸福、甜美与乐观。虽然已经不在滔河工作了,但依然可以感受到滔河人民的那份自信与淡然。回首“7.18”那段惨痛的日子,对我而言,或者是对滔河人民而言,与其说那是一种经历,不如说是一种财富。 “7.18”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真情、人间大爱。而正因为有了7.18的经历,才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生活中的每个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作者单位:岚皋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