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汉阴县按照规划引领,精品示范,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凝聚县、镇、村力量,投资1.86亿元,共建成集中和分散式农村饮水工程406处,涉及全县14镇179个自然村,解决农村饮水人口23.8万人,学校及移民搬迁户4.76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创造了陕西农村供水的“汉阴模式”。
汉阴地处陕南秦巴腹地,总面积1347平方公里,辖10个镇141个行政村,总人口31.3万。在工程建设中,按照“能联网的不单设,能扩建的不新建”的原则,打破行政界限,坚持以优质水源为依托,合理布局区域供水设施。“十二五”初期,针对全县农村人口分布及水源条件,一次性规划标准化水厂99处,分散式供水工程62处,对川道沿线,集镇周边的村按标准化水厂建设标准一次性规划到位,使标准化水厂覆盖人口达到总人口的80%。确因居住分散,水源不足的偏远山区,规划为分散式供水工程。根据陕南移民和教育整合的实际,及时调整规划,保证了4.6万余人移民和学校师生饮水问题。同时,还根据城镇化和工农业园区发展实际,确定实施联网工程30处,扩建工程40处,进而形成了两处“千吨万人”农村供水工程,逐步拉近城乡供水差异,极大提升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的同时,该县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创新,自2012年起,率先在涧池镇进行了农村供水工程市场化管理改革试点,引导培育了私营水管企业涧池镇龙源公司进入农村供水工程经营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有固定员工12人,管理镇村供水水厂7个,供水范围覆盖3个镇21个村,总供水人口超过5万人的专业水管企业。据统计,龙源供水公司自接管涧池为中心的农村供水管理以来,企业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先后完成集镇老街区管网改造,部分小区智能管网改造和水厂的优化升级。2014年该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00余万元,职工年平均收入3万元之以上,实现赢利10万元。通过供水工程经营管理权市场化改革,明显改善了工程运行状况,供水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实现了用水群众从抵制交水费到用水自觉缴费的思想转变。所试点农村供水工程初步实现了“以水养水”,确保了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这种“涧池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极大认可。
今年初,按照省水利厅改革试点县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涧池模式”向全县推广,县委将农村水管体制改革列入全县改革重要内容,县政府年初印发了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县财政预算100万元资金专项支持水利改革工作,抽调专人成立水管体制改革办公室,以镇为单位,开展水利工程产权登记,明晰水利工程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并以镇为单元,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核心,力所能及的将骨干水源工程、规模节水灌溉工程、骨架输配水管网一并打包推向市场,择优选择管理公司。
目前,该县双乳、蒲溪、漩涡、平梁、汉阳等水利工程较多的几个镇已全面完成以农村供水工程经营管理权市场化运营为主的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工作,将水利工程由政府买单负责运行管理变为走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先后成立了龙源、振兴、源泉、涛祥等专业供水管理公司,完成改革任务的90%。通过市场化改革,既盘活了国有资产,提高了供水服务质量,又巩固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果,使农村饮水工程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让群众获得了优质的供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