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琦同志讲话
今天在宁陕县召开现代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推动全市生态渔业加快转型升级,走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发展之路,实现生态渔业健康快速发展。上午,大家一起参观了宁陕县广货街镇秦岭冷水鱼产业园区、宁陕县皇冠镇皂矾沟生态渔业养殖观光园区,两个示范点很有代表性,宁陕县这种“一条沟、一个企业(合作社)、一个园区、带动一批农户脱贫致富”的模式,很有借鉴意义,相信大家也深受启发;刚才,宁陕县、汉阴县分别就山区河溪生态特色养殖、川道池塘精养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瀛湖管委会围绕大水面“整顿、规范、提升”走生态养殖之路作了书面交流,希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市水利局吴平局长总结了全市生态渔业发展经验,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全市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我完全赞同,请大家抓好落实;省水利厅、省渔业局对这次现场会给予高度重视,管局长亲临会议指导,长期以来管局长一直对安康生态渔业情有独钟,对安康生态渔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安康生态渔业发展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效离不开管局长的关心和支持,刚才,管局长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转型升级,走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发展之路
我市渔业产业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是必然选择。现代就是用现代组织经营、现代设施装备、现代科技支撑来发展渔业产业。生态就是必须走生态养殖之路,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生态养鱼就是增加滤食性、草食性养鱼,确保水质不受污染。循环就是把循环发展理念运用到渔业产业中,逐步实现零投入、零排放、零污染。在加快推进渔业产业向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清和准确把握当前全市渔业产业发展的形势和机遇。
首先是有历史、 有辉煌。 安康养鱼有几千年的历史,史志记载安康先民一直随水域而居,渔猎伐山,鱼稻为食。新中国成立前,渔业一直自繁自育,自给自足。新中国成立后,渔业开始人工繁育,成为农业产业,也确立了农林牧副渔“五业”中的地位。80年代中期,安康稻田养鱼在全省非常有名,1987 年全省稻田养鱼现场会在我市汉阴县召开,1988 年汉阴县观音河水库养殖38.9kg/㎡,创全省最高纪录。2005 年我市引来河南客商开发瀛湖渔业养殖,安康大水面养殖拉开序幕,2009 年、2012 年,安康渔业呈现两轮发展高潮,特别是 2012 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安康生态渔业发展非常迅速,连续几年渔业面积、产量、产值都居全省第一。
第二是有压力、 有探索。 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政治任务决定了我市渔业发展在保护水质的前提下发展。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进京后一段时期,瀛湖大水面投食养殖面临很大压力,社会各个方面高度关注,一度有把安康瀛湖网箱养鱼全部取缔的呼声。后来经过实践积极探索,减少投食性鱼类比例,增加滤食性鱼类比例,开展增殖放流,逐步转型升级,走生态养殖模式,效果非常明显,目前瀛湖辖区投食性鱼类已减少了 1/3。2014年6月和2016年7月两次在瀛湖发现桃花水母,充分说明瀛湖推广绿色健康养殖理念、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保持了良好的水质状态。同时,近几年全市积极发展高山冷水鱼,宁陕县是个典型,镇坪县、岚皋县发展也很快,起步起势很好。
第三是有优势、 有需求。 从水面优势看,三千里汉江,安康境内近千里,全市境内水网密布、河流众多,全市现有水面面积59 万亩,其中适宜水产养殖的水面达 31 万亩。从水质优势看,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水质长年保持二类,成为生态、有机、无公害渔业养殖的理想栖息地。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市地处南北过渡带,适宜各类鱼的繁殖,南方的名优品种,北方的冷水鱼都能在我市培育生长。据调查统计,我市现有鱼类资源 93 种,占全省 145 种的 64.1%。安康又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硒资源具有独特的稀缺性,安康鱼类检测体内含硒,这使安康渔业具有排他性的独特优势。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迫切需要健康、生态、安全的水产品,安康“好水养好鱼、卖出好价钱”,符合当前市场需求。
第四是有潜力、 有市场。 从发展空间看,全市适宜水产养殖的大水面有 31 万亩,现仅利用了 22 万亩,旬阳电站、白河电站已经全面开工,发展空间还很大,全市还有堰塘过万口,适宜渔业养殖的稻田超过 10 万亩,适宜发展大鲵等冷水鱼特种养殖的中高山区域,空间更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从市场需求看,据调查,陕西一年鲜鱼需求量大约 50 万吨,而陕西自产只有 15 万吨,相差 35 万吨。安康市场一年大约需求 5 万吨,目前安康自产的鱼连本地市场都无法满足,市场供不应求。近年来,全市渔业加工业异军突起,安康的山水游、乡村游十分火爆,也蕴含着很大消费市场。
第五是有机遇、 有信心。 从国家层面看,大力推进产业脱贫产业富民,是脱贫攻坚的第一任务。国家对产业扶贫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在产业基金、项目支持、金融保险等方面将给予重点支持,而渔业养殖又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产业,势必会增加对我市生态渔业促力脱贫攻坚的扶持力度。从省上政策来看,省上把渔业作为陕南的特色产业,每年全省渔业专项资金 3000 万元,下一步在渔业产业园区上也有扶持政策。从市级层面来看,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渔业作为全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整合项目资金聚力扶持生态渔业。总之,发展安康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的机遇千载难逢,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坚定做特做优做亮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的决心和信心,坚定走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发展之路。
二、突出重点,握紧拳头,做特做优做亮安康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要紧紧围绕水质保护、渔业发展、渔民增收三大目标,突出重点,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增强渔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要抓科学布局。 大水面养殖按照“整顿、规范、提升”的思路,抓好转型升级,突出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逐步整顿投食性鱼类、大力发展滤食性鱼类,确保水质不受污染。川道地区大力发展水库池塘养鱼和稻田养鱼,充分利用现有具备养殖条件的100 余座中小型水库、近万口池塘,扩张规模,加强管理,提升效益。中高山地区主攻冷水鱼养殖,重点发展大鲵、钱鱼、金鳟、虹鳟等特色冷水鱼。力争到 2020 年,实现渔业产量 5.2 万吨,产值25亿元。
二要抓园区承载。 生态渔业的发展必须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以渔业产业园区为承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市水利局要抓紧拿出安康市渔业产业园区建设方案,力争“十三五”期间,建设省级渔业产业园区 6—10 个,市级渔业产业园区 50 个,县级渔业产业园区 50 个。
三要抓龙头带动。 要全力培育一批渔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等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市水利局要抓紧拿出培育渔业经营主体实施方案,力争“十三五”期间,培育 1 个国家级渔业龙头企业、3—5 个国家级渔业合作社,培育 5—10 个省级渔业龙头企业和省级渔业合作社,培育 30—50 个市级渔业龙头企业和市级渔业合作社,培育 100 名职业渔农。渔业企业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全面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做大做强。
四要抓绿色循环发展。 产业内要实现“内循环”,把循环发展理念运用到渔业产业中,在生产方式上,积极构建资源利用高效、污染排放最小、综合效益最大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再生利用、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达到零投入、零排放、零污染;在产业链条上,积极向精深加工延伸,开发鱼产品,提升附加值。产业间要实现“外循环”,把渔业养殖与旅游观光、休闲垂钓、渔家乐、特色渔庄等有机结合,积极发展新型渔业产业形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产、加、销、游一体化。
五要抓科技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渔业产业必须要在强化科技支撑力上下功夫。要开展大培训,市水利局抓紧拿出全市渔业技术人员大培训实施方案,对全市水利、渔政部门技术人员和渔业重点镇、重点村、重点企业的重点人进行全员大培训,让他们能够适应和满足现代生态渔业发展的需要。要开展大承包,市水利局抓紧拿出全市渔业技术人员大承包实施方案,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技术力量,对全市 19 个市级水利产业园区落实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每一个水利园区至少有 1 个人以上的科技队伍支撑,建立科技人员承包目标责任制。要开展大联合,强化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大力开展良种繁育,引进优良品种,注重花鲢、白鲢、钱鱼等本地品种的繁育,努力研究和制定养殖标准、生产标准和富硒标准,加强产品开发和病害防控,强化科技支撑。
六要抓品牌打造。 品牌是市场,是效益。要大力推进生产标准化,加快制定和完善渔业生态化养殖标准。要积极开展水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增强消费者对安康生态富硒水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要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市水利局、渔业局牵头,市农业、工商部门配合,市渔业协会负责,创建申报“瀛湖花鲢”地理标志产品,全力打造“安康富硒鱼”公用品牌。要抓好品牌宣传营销,按照“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以“安康汉江富硒鱼”公用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为依托,通过各种平台广泛宣传推介,提高安康水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要加强市场监管,有效监督养殖户鱼种、鱼饲料、鱼药的投放和使用,严把流通环节准入关,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强化保障,齐抓共管,推进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 各县区要高度重视生态渔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调整充实人员,抓好统筹推进,落实责任措施,确保生态渔业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市县区水利部门要牵头抓总,特别是渔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作为,加大监管,强化执法,增强能力。渔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强化行业管理,发展渔业联盟,推动产业发展。
二要强化资金保障。 市县区水利部门要按照“水利搭台、产业唱戏、企业建园、农民受益”的思路,最大限度地整合渔业发展、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治理等项目资金,积极向渔业产业倾斜扶持。要引导渔业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园区等渔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渔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金融保险扶贫要向渔业产业倾斜,各县区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渔业产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渔业产业发展和渔业产业园区的奖补。要加强渔业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三要强化合力保障。 生态渔业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各有关方面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市发改委要做好渔业发展项目策划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市财政局要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渔业园区的奖补;市旅游局要扶持发展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渔家乐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市环保局要加强养殖区面源污染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安全;市药监、工商、税务等部门都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渔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新闻媒体要广泛挖掘安康鱼文化内涵,推广生态循环渔业的典型,宣传安康。
四要强化渔政执法。 要加强渔业养殖管理,进一步规范大水面渔业开发机制,建立健全监测机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要严格执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发挥基层“河长制”作用,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等破坏渔业资源行为,市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把重点区域监管和日常管理有机结合,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五要强化包抓力度。 要建立渔业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包抓责任制,各县区分管副县区长、水利局长包抓 1 个市级以上渔业园区,各县区水利局班子成员包抓 1 个县级以上渔业园区,县区渔政管理部门干部要全部深入渔业园区开展工作。
六要强化督查考核。 市县区水利部门要将渔业产业园区纳入水利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县区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制度,确保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工作顺利推进。
同志们,发展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意义重大,目标已经确立,任务十分明确,大家要把思想统一起来,保持定力,凝聚合力,以扎实有力的工作,推动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转型升级上台阶,真正步入现代生态(富硒)循环渔业之路,真正实现水质保护、渔业发展、渔民增收的目标。
管薇同志讲话
安康市是我省渔业发展重点区域。安康市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渔业工作。特别是安康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本次全市现代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区政府分管副县区长参加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充分体现了安康市委、市政府把渔业作为水利民生工程,作为精准扶贫的优势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来加以推动,是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我作为省渔业局局长,倍感振奋,在当前全省“十三五”渔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方式粗放,设施装备落后,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水产品供给不适应消费需求的升级变化,效益持续下滑、捕捞能力不足,水域污染严重,渔业资源日益衰竭,实现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剧等突出矛盾下,安康市委、市政府坚定信心鼎力支持,安康市渔业一定能在利用丰富水资源、绿色发展滤食性鱼类和鲑鳟大鲵等特色渔业,在生态优先、渔水和谐、水源涵养、库区渔民、移民增收等创出一条秦巴山区破解现代渔业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产业带动、示范引领、科技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借这个机会,我代表陕西省渔业局,向安康市各级党委、政府长期以来对渔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和长期奋战在渔业发展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安康市渔业工作按照生态渔业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渔业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策扶持、规划先行,不断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安康富硒鱼”品牌,加快渔业转型升级步伐,大水面生态养殖、池塘精养、特色冷水鱼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局面基本形成,依法行政、渔船检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养护等能力显著提升,渔业产业实现了突破发展,养殖面积、水产品产量、渔业经济总产值、渔民人均收入等连续多年在全省排名靠前,特别是 2015 年全省统计年报:水产品总产量 45194 吨、养殖面积 14487 公顷(21.73 万亩)、渔民人均收入 14083 元,均在全省排名第一,渔业经济总产值202451.78 亿元,全省排名第二;今年上半年,产量、产值均排在第一位,安康市渔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渔业在推动安康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省渔业工作以“创新强渔、协调惠渔、绿色兴渔、开放助渔和共享富渔”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质增效、稳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以健康养殖、适度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以渔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促进全省渔民同步进入小康”为中心,实施八大工程,扎实推动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水域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渔业发展新局面。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健康高效养殖工程,实现主导品种养殖产量和效益倍增的发展目标;二是以技术创新和示范引领为抓手,实施现代渔业种业工程,不断提升主导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三是示范推广稻鱼、稻虾、稻蟹、渔莲混养等多种形式的稻田、渔莲混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实施稻渔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工程,集成配套稻田、渔莲混养综合种养关键技术,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四是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加大江河湖泊鱼类增殖放流力度,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系水生态平衡、确保水生态安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五是实施科技兴渔工程,积极运用“互联网+”的现代新型渔业发展思维,加快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渔业管理、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建立起“省、市、县”三级现代渔业信息化高效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现代渔业发展的能力;六是实施好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项目+公司+农户”的科技扶贫模式,启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为依托的渔业精准扶贫工程。加强渔民培训,提升渔民素质,增强渔民致富本领,推进贫困地区渔业转型升级,为全省渔民同步进入小康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七是把休闲渔业与现代渔业建设和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将水利风景区鱼类增殖放流、大水面网箱养殖、游钓、观光等融入全省渔业发展全过程,实施休闲渔业开发工程,不断拓宽渔业发展领域;八是抓好全省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及渔业水域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渔业互助保险体系和渔政执法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水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水平、渔业技术装备水平、渔业生产经营效益水平、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下面我就生态渔业工作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渔业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渔业工作是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产业中的重要产业,是增加农渔民收入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渔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渔业为全世界 26 亿人口提供蛋白质。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则让全球渔业危机更为复杂化。渔业、渔区、渔民是“三农”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现有 13 亿多人口,未来二三十年可能达到 16亿以上,而我国的耕地面积今后不可能再增加,因此,必须从更广阔的范围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么多人口“吃”的问题。我国有 42亿亩大陆架渔场和 2.6 亿亩内陆水域滩涂;我省现有水域总面积692 万亩,鱼类145种,其中100 多万亩宜渔低洼荒滩地和 245万亩宜渔稻田可供开发利用,还有 4296 条河流水体、1072 座水库可发展养鱼,已利用的 72 万亩水面单产水平较低,发展渔业空间和潜力很大。特别是秦巴山区拥有丰富的冷水资源,在国内具有独特的渔业资源比较优势,安康地处秦岭南麓,秦巴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穿越安康6县(区),全市现有水域面积 59 万亩,稻田 50 万余亩。其中适宜水产养殖的水面31万亩,中小型水库112座,堰塘过万口,养殖水面 2.5 万亩,适宜渔业养殖的稻田超过10万亩,秦巴山区冷水资源十分丰富,有水生生物资源 95 种,又是中国最大的富硒带,安康市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绿色渔业潜力巨大,条件充足。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渔业生产特别是大力发展大鲵、鲑鳟等冷流水名特优特色渔业是国家也是我省开拓新的农业资源、增加食物总量的重要举措;同时,渔业资源环境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生生态为主体的水域生态系统在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维系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修复水生态、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渔业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安康市有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环境,按照中省的总体部署,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格局中去谋划渔业,去改革完善有利于渔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破解渔业发展的难题,就能为渔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今天,安康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现代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很令人振奋、很受教育,各级政府把渔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充分体现,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修复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市场,提升品牌效益,推进农渔民脱贫致富进程的具体措施和根本保证,对促进安康市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水生态安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将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厚植发展优势,推进渔业转型升级
目前,渔业发展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保为基础,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根据水产品供给侧改革要求,积极探索养什么、如何养的技术模式。要重点解决养殖污水排放、冰鲜幼杂鱼直接投喂、养殖密度过高、违规用药等问题,加强政策引导,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开展零排放和清洁生产,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改变一味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盲目提高单产的养殖方式,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渔业,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上来、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上来、由注重物质投入转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上来,加强良种培育,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类型,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节水养殖、种养结合稻田养殖和网箱滤食性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同时渔业发展要培育适度规模化的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渔业园区、养殖大户、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渔业企业等发展壮大,扶持渔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规模经营主体在新技术应用、新品种推广、新市场开拓、新业态发展上的引领作用,做好加减法,推动养殖结构优化,鼓励渔民多养生态鱼,多养适销对路的鱼,增加优质高端安全水产品生产,调减结构性过剩的常规品种,减少无效供给,抓好水产品质量提升,让优质水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要加强安康“富硒鱼”品牌建设,挖掘水产品生产区域特质、工艺特点和文化底蕴,打造渔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加工流通、休闲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倾斜,推进信息化与现代渔业深度融合,提高渔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增殖渔业、捕捞、加工、物流、休闲、电子商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努
力实现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渔业信息装备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能力明显增强,渔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渔业转型升级、可持续、绿色、循环的发展目标,开创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渔水和谐美丽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不仅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汉江流域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渔业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根据渔业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模、产品发展重点,有度有序开发宜渔资源,优化捕捞空间,转变过去拼资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粗放生产方式;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兼顾、系统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努力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廊道;应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强化依法治渔,提升信息装备水平,不断拓展渔业功能;应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把渔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把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按照水域承载力养殖容量确定湖泊、水库的生态网箱养殖,发展大水面增殖和不投饵滤食类、草食类网箱网围养殖,大力推广以鱼控草、以鱼控藻等净水模式,加快建设江河湖库人工鱼礁和水源地涵养牧场,修复天然产卵场、索饵场生态环境,促进以渔净水,改善生态脆弱的水域水质和环境生态;支持发展鱼、虾、藻立体混养,发展碳汇渔业,形成产业由大到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自然、渔水共生的和谐发展。
四、发挥产业优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程
发挥渔业产业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上下功夫,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发展,提升渔业发展科技含量。调整技术创新与推广思路,以引进名优高效品种、渔业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品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和创建示范场点、示范基地为依托,积极探索“建基地、签订单、适当补、多用工”的渔业扶贫模式,通过选定一项产业、扶强一个龙头、兴建一批基地、带动一批渔民、制定一个计划、签订一项协议、明确一项措施、建立一本台账、通过鱼池流转、入股分红、龙头企业务工、自主经营、技术培训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帮扶模式,推行以“产业”为主导,以“订单”为联结,以“技能”为支撑,通过建立基地、订单渔业和技能培训帮助渔业贫困户稳定脱贫,推动渔民同步进入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五、坚持依法治渔,不断提升渔业综合管理能力
坚持依法治渔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渔业行政执法是推进依法治渔的重要举措。部分同志对“渔业”的理解有些偏差,提起“渔业”,就认为是单纯养鱼的。实际上,渔业是一个产业,渔业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水产养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生动物植物养护、渔船检验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等,要做好这些工作,重要的是靠渔业行政执法管理。1986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执法人员统一着装进行了明确,渔政执法是 13 个统一着装人员之一,属于“正规军”。当前,渔政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广大人民群众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食用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举报投诉问题越来越多。多年来,安康市及各县区在渔业行政执法、加强行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维护了安康渔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 6 月份以来,安康镇坪县、旬阳县查办的几起毒鱼案件,中、省、市、县新闻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告,社会反响非常强烈。目前,安康市渔业管理机构和行政执法机构建设在全省相比较为滞后,大部分的县还未设置独立的水产工作站和渔政监督管理站,人员编制非常少,有的县只有 1-2 个人负责渔业,担负着汉江近百公里流域以及支流的执法管理工作,工作量之大,与全市渔业发展和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
今天借这个机会,请安康市及各县区政府的领导,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协调,克服困难,加强渔业渔政管理机构建设,加强渔政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做好“绝户网”等违规渔具清理、涉渔“三无”船舶整治、休渔禁渔期管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产养殖管理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渔政执法工作,特别是汉江流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工程水源地,加强对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和水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执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行为;扎实开展渔政执法业务培训,规范执法程序,加快建立健全涉渔犯罪案件移送公安和刑事司法衔接长效机制;坚持依法办案、依法执法、依法行政,进一步提升“依法治渔、依法兴渔”的能力和水平。县区政府要在机构建设、经费保障、渔政执法车保留、人员配备、工作部署、改善装备上给予支持,确保执法有机构、有经费、有人员、有装备、有车辆,切实发挥渔政执法在推进安康现代渔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和精准扶贫等工作中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六、强化政策扶持,增强安康渔业持续发展后劲
渔业是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加强产出控制,建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渔,用市场的办法、改革的措施、法律的手段,破解长期制约渔业发展的难题。安康市渔业、林业特色鲜明,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离不开政策的扶持。近年来,中省上对“三农”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各项惠农、惠渔政策需要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措施保障落实。
一是要推动各项惠农、惠渔政策的落地生根,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渔业互助保险制度的贯彻落实,推动落实渔业保险保费补贴和贷款补贴、机动渔船油价补贴、水产良种补贴、渔机补贴等政策,切实把关系到渔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增强渔民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积极性,激发渔业发展活力。希望安康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及各县区政府在落实中、省相关强农惠农政策时,把渔业纳入大农业一并考虑,不要排除在外,不要因为渔业隶属于水利部门,就不享受惠农政策。
二是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结合各县渔业资源优势和发展状况,要在完善强渔惠渔各项补贴政策、改善投融资环境、建立投融资新机制上加强政策研究创新,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政策转化率,出台贯彻落实意见和新的政策措施,指导和促进本地现代渔业发展。
三是市县区财政要加大对渔业建设的投入,加大渔业建设项目储备,发挥财政资金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撬动社会、金融等资金投入渔业发展,实施老旧池塘改造、原良种场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培育和示范推广、疫病防治、资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建设,不断夯实渔业发展基础。
四是完善水域滩涂养殖权登记发证工作,稳定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在养殖水域的征用、流转等方面要切实维护好渔民的合法权益。
在这里我也向大家表个态,今后省上在政策、资金、项目的安排上,在权衡的基础上尽量向安康市给予倾斜;在技术指导、服务、苗种繁育、人才培养、渔民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安康市渔业发展的支持与扶持。
时间翻开新的一页,梦想开启新的航程。谱写陕西渔业、安康渔业发展新篇章的大幕已经拉开,新的时代画卷,期待新的书写。站在“十三五”开局起步的历史节点,准确把握“十三五”全省渔业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准确把握安康市渔业发展新思路,顺势而为,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用新发展理念实现新跨越,我相信,安康市的渔业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渔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一定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衷心希望安康渔业能够始终成为全省的“领头羊”、“排头兵”,为全省做出表率!为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快推进“三个陕西”建设和实现“十三五”全省渔民同步进入小康目标、打造陕西渔业升级版做出渔业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