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持续强化村镇供水工程建后管理,通过创新集中供水“四种模式”和分散工程“供水协会+X”管护,不失时机开展“量化赋权”改革试点增活力,有效巩固了饮水安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成果,全市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着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安康市在村镇供水工程“量化赋权”改革试点中,以“确权、量权、赋权、活权”为重点,积极探索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工程管理模式,集中供水工程以企业和专管队伍为经营主体,全面推行全额拨款的“汉滨模式”、差额拨款的“旬阳模式”、自收自支的“紫阳模式”和企业租赁的“汉阴模式”;分散供水工程在村两委班子的监管下,以村级供水协会为经营主体,积极推行“供水协会+X”的民主管护模式,确保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都有人管、能管好。
按照县级主导、镇村实施的原则,安康市及时修订了《城乡供水运行管理办法》,专门制定了《村镇供水工程“量化赋权”试点方案》,各县区成立由主管领导挂帅的改革工作机构,政府层面重点解决专管机构设置、维修基金筹集等突出问题,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指导开展清产核资、确权登记、证件颁发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确定汉滨、汉阴、紫阳3个区县先期启动,其余各县选择1个镇参与改革试点,所有工程在6月30日前完成管理主体落实、经营权责明确、供水协会组建等工作。目前,全市共完成供水工程确权1277处,已颁发产权证1062处;成立农村供水协会551个,落实管水员755人,其中贫困人口222人,初步形成了“专管机构健全,运行机制完善,管护模式规范,水价核定合理,维修基金到位,工程良性运营”建后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