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中国水利报:为了一江清水永续北上——陕西安康市深化河长制湖长制

作者:王克玺 李伟发布日期:2018-09-07 17:53
分享到:

    清清汉江水,浓浓安康情。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畔的安康市,在河长制湖长制探索实践中,书写“安康担当”,保护南水北调大水源,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建设美丽生态家园,守护一江清水永续北上。

  让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

  安康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2条,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省第一位,是陕西河网密度最大、汉江流经最长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面积最大、供水量最多的地区。

  下好先手棋,勇当排头兵,安康打响河长制的生态名片。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安康各级党委、政府将河长制湖长制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安康和加快追赶超越、助力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来抓,取得良好成效。一年来,从江河到湖库,从河长到湖长,从推行到深化,全市一盘棋,多方发力,系统治理,全民参与,管理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涉河违法现象明显减少,河湖生态持续改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坚持抓早动快,做深、做细、做实、做优、做特,全市河长制责任体系提前一年多时间建成,同时率先将责任机制延伸到村级。“三长治河”、护河员公益专岗、示范河流创建、河长制“八进”活动、微信有奖举报等一系列河长制创新实践受到水利部、省水利厅和中省督导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各方好评。

  一条条河流清澈、美丽自然流淌。6月下旬,省河长办组织河长制全面验收,对安康河长制实施以来河湖发生的明显变化和创新实践频频点赞。在汉阴县,验收组被企业投资数百万元护河、三元村建立10个污水处理厂、发展茶旅休闲产业、智慧河道管理和全民护河爱水的做法深深吸引。经综合评判,安康河长制以创新点多、有名有实被高分肯定,排名位列全省地市第一名。

  一封北京的来信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工程调水总量70%来自陕西。汉江水从安康石泉入境,流经7个县区,从白河出安出陕流入湖北汇集丹江,一江清水奔腾不息,从源头到龙头,向首都、向北方送去了300万安康人民的深情厚意。

  7月2日,安康市政府办公室收到来自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的感谢信。信中说,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为受水区开辟了新的水源,对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最高峰时,北京日用南水量占到城区用水总量的73%,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100万。

  汉江是母亲河,也是政治河,确保汉江水质安全和河湖健康生命是安康的政治责任和重要使命。为此,安康近年先后关停300多家污染企业,涉及产值300多个亿。全市累计投入108亿元对汉江实施大规模综合整治,瀛湖被列为国家15个生态环境重点湖泊;投资1200万元建立安康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投资1000余万元在汉江入境、县界和出陕界分段建成了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汉江在内的14条河流25个断面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投资18.6亿元建成22个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厂和安康市医废处置中心,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2%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39%。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

  南水北调让一座座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生态效益不断显现。南水北调还为雄安新区提供了水源保障,今年通过生态补水,有效改善了白洋淀水生态环境。

  每条河流都有守望者

  河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为解决落地生根问题,确保每一条河流有人管有人护,安康在全省率先印发《全面深化河长制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河长+河警+河督察”的“三长治河”机制,通过深化提升,市、县、镇、村全面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河长(湖长)+河警+X”工作机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河湖长,全市共明确河长3244名、湖长635名,河警965名、湖警188名。2017年以来,市、县、镇河湖长巡河督导3万余人次。市水利、公安、环保、国土、交通、农业、教育等16个成员单位分兵把口,履职尽责。

  安康市本级及13个县区140个镇街全部设立河长制办公室,落实人员和场地,挂牌办公。市河长办增设河长与河道管理科,市县河长办调整落实人员编制30余个。

  河长抓落实,警长抓执法,督察长抓监管。岚皋县财政每年拿出36万元为12个镇分别选配1名督察长。对河流实行生态治理,垃圾污水集中回收处理,解决乱丢乱倒问题。走进四季河,山水如画,生态旅游业方兴未艾。岚皋县佐龙镇督察长陈汤感慨地说:“‘三长’治的是河道,改变的是老百姓观念,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好多了。”

  在探索“三长治河”机制的同时,汉滨、旬阳、白河、紫阳、石泉等县区也相继建立了“三长三员”“两长四员”等有效机制。

  为从根本上解决常态化护河问题,安康每年投入1500万元,优先解决当地在册贫困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落实公益护河员岗位3000个,实现了护河治水与扶贫助困的双赢。市河长办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曾忠文多次说,护河员要积极发挥好保洁员、信息员、监督员的作用,“天天河边转,勤把垃圾捡,小事不出村,大事报个信,护河职责尽,一年就脱贫。”

  汉滨老城办建立信息直通车,促进了环境卫生的改善。4月13日,在江滩公园,护河分队通过手机向“智慧老城”平台反映有人丢弃垃圾。办事处河长办迅速下达指令,及时处置清理,并处罚教育当事人。事后,办党工委主要领导向护河人员寇正富送去了200元现金奖励。寇正富激动而坚定地表态:“请放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我一定加强巡查,全力保证东关社区河段没有洗车的,可视范围内没有塑料袋。”

  治河、护河、养河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河湖管护水平持续提升。专业化和志愿者护河队伍相结合,实现巡河护河机制常态化。

  旬阳县双河镇在朱先萍“娘子军”带动下,全镇自发组建19支群众义务护河队,共2000多人参加。他们经常步行数十公里捡拾河道垃圾,维护生态环境。

  白河蔓营村在册贫困户汪国显担任“护河员”以来,不仅增加了一份收入,还为保护环境出份力。他自豪地说:“白石河就像咱亲人一样,我一定要尽心尽力保护她。”

  安康官方护河与民间护河互为有效补充,共同守护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让每条河流都有守望者。现在,护河员有党团员河长、夫妻河长、校园河长、企业河长和志愿护河者。无论在中心城区还是偏远小镇,清晨或傍晚,严寒或酷暑,他们或一个、或三三两两、或组团结队捡拾垃圾,成为守护安康河湖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每条河流都成为好风景

  “把汉江打造成全国最美河流,把瀛湖打造成全国最美湖泊。”5月29日,在汉阴召开的全市河长制湖长制现场推进会上,安康又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

  一手抓示范引领强整治、一手抓宣传动员强氛围是安康河长制湖长制扎实推进的有力法宝。市水利局局长、河长办主任吴平常讲,要以示范河流为突破点和重要抓手,加强管护整治,把河长制向纵深全面推进。要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抓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河湖治理中来,解决水利部门单打独斗的问题,形成治水合力。

  去年9月安康遭遇20年一遇强秋淋天气,大量垃圾涌入汉江河道。市河长办迅速下发通知,全市投入600多万元,出动清洁队伍和船只,迅速开展河湖垃圾漂浮物打捞清理。瀛湖管委会和安康水电厂建立协作机制,在很短时间内就恢复了河湖原有美丽风貌。

  2017年11月28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一年后的同一天,安康召开河长制新闻发布会,紧锣密鼓,第二天又召开全市示范河流创建现场推进会。此前,市河长办还下发通知,以净、清、美为主要内容,全市一批示范河流和示范镇河湖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恒口高速入口处的月河以前是有名的脏乱差,如今呈现出河流滩平岸绿景美的新景象;平利县城金沙河10余公里实行全封闭管理,改变了以往露天烧烤、垃圾遍地的现象,河道恢复原生态风貌;紫阳任河强化系统治理,开发成西北第一漂流景区;汉江边的焕古镇改善水环境,以水兴茶,以茶会友,“茶水游”蓬勃发展;石泉强化河道治理,将后柳镇打造成特色水乡,丰富了“石泉十美”内涵。

  在示范河流创建工作中,全市各级各单位结合河长制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景区、进市场、进家庭“八进”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护河爱水主题活动。全市设立河长公示牌1500余块,各类宣传牌近2000块,印发宣传单数十万张。“保护河流人人出力,美丽乡村代代受益”“深化河湖长制,共护一江清水持续北上”,在河流两岸、湖泊周边、城镇路口、高速路入口,这样的大型宣传牌常常映入眼帘,惜水、爱水、护水已形成共识,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讲好安康故事,传播安康好声音。市政府分管领导受邀参加省政府河长制政策吹风会,市河长办领导受邀专程赴京参加首届“河长湖长故事”征文大赛颁奖活动,市河长办先后组织全市河长制新闻宣传座谈会、“守望河湖看安康”媒体集中采访活动等。安康河长制湖长制吸引中省市多家主流媒体深入报道,在社会各界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按照中省统一安排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河长办专题部署,各级迅速行动,在扎实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同时,全面开展“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乱倒、乱排、乱捕”河湖专项整治行动,一大批涉河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司法处理,河湖生态持续好转。市河长办派出多个工作组,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听汇报、直奔河流、直插现场“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全市河湖生态保护工作进行暗访抽查,强化跟踪问效,实行清单销号,推进问题整改落实。

  安康正以全新姿态和新的作为展示河湖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好风景成为“好钱景”

  “生态文明建设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安康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潜力是生态,最大的希望是生态。”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已在安康各级形成共识,并付诸行动。

  安康属于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全市可开发区域只有6.9%。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制约瓶颈较多,安康人以直面问题的勇气,坚守生态红线,实施“绿色新政”,以创新实践破解难题,做到了保护与发展协调统一。

  瀛湖是西北地区最大人工淡水湖,网箱养殖曾是安康渔业的名片。为解决投饵养殖影响水质问题,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全面清理网箱养殖3.17万口。同时推进污水处理、公厕革命、船舶油污控制等,着力打造碧波荡漾、生态优美的5A景区,全力发展瀛湖旅游业。

  通过系统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全市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6个,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家、省级水利风景区6家;建成40个市级和40个县级水利产业园区。

  4月30日,来自广东的游客杨慧琴在平利广佛桃花溪漫步时说:“这里空气清新,是个天然大氧吧,蓝天碧水,让人心情舒畅!我将每年都来这儿避暑,感受别样的醉氧之旅。”

  作为生态资源的富集区、生态经济以及河湖长制的先行者、实践者、探索者,安康以新的使命担当,在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奋力加快追赶超越、实现绿色崛起,交出了一份新时代生态发展的“安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