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市直动态>正文详情

上善若水鉴初心

作者:发布日期:2020-01-13 16:35
分享到:
上善若水鉴初心


——写在市水利局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之际


年末岁首,总是让人充满期待和憧憬。从北京传来好消息:安康市水利局荣获国家人社部、水利部评选的“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作为水利行业最高荣誉,这一消息无疑令人振奋。荣誉背后,凝结的是安康水利人为全市水利事业发展倾注的心血和始终为305万安康儿女真诚服务的初心。

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在全市脱贫攻坚“百日决战”电视讲话中讲道:“这四年,我们收到一波又一波消息,汉滨区关庙镇包湾村570户村民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这些扑面而来的好消息,让我们感受到战胜贫困、拥抱小康的好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

水润金州,温暖民心。从翻山越岭“找水吃”到拧开龙头“接水吃”,从水患频发到因水致富,从水利扶贫到“三长治河”,一路艰辛、一路掌声,安康水利人用担当、创新、奋进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水利赞歌!

提高站位——自觉担当,让广大群众因水而富

四年前,平利县长安镇金沙河村村民尹维山为摆脱贫困,利用自家房屋好不容易开起了农家乐,却很少有人来消费,原因是客人来了洗手都困难,更别说喝好水。这样的状况让他一度对脱贫致富失去了信心。

就在他犹豫是否歇业时,好消息来了,水利部门投资860多万元水利扶贫资金,实施了金沙河村联村供水等工程,使900多人彻底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尹维山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农家乐一年至少可以收入四五万元,不仅脱了贫而且致了富。

其实,尹维山曾经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个例。我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2条,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省第一,是全省河网密度最大、汉江流经最长的地区。然而因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长期面临守着“大水缸”却没水吃的尴尬;更有部分群众临水而居,常年饱受水患之苦。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全省各地市中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市,我市要在2020年完成26.3万户79.9万人的脱贫任务,水利扶贫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不言而喻。

“把饮水工程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建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既要解决边远乡村群众饮水难,也要解决‘灯下黑’近在城边没水吃等问题。”这是市水利局党组班子的一致认识。

为此,从2016年开始,市水利局主动担当,采取领导包片、同步推进的办法,将水利投资项目向贫困镇、村倾斜,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一时间,安康广袤农村纷纷出现了繁忙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场景。

据统计,近年来,市水利扶贫投资达70亿元,相当于“十二五”的近3倍,其中,建成供水工程1983处,受益人口147.6万人。全市首个脱贫摘帽县镇坪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7%;安康市水利扶贫工作2017、2018年度连续在全省综合评定中排名第一;市水利局荣获“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饮水工程,关系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饮水安全,不仅要建得好,还要管得好。我市围绕解决农村饮水工程“没人管、没法管、没钱管”这一“老大难”问题,从落实好“三个一”破题,即建立一支供水管理的专管机构,由政府出台一套管理办法,建立一个能长期运行的维护基金制度。

同时,在工作实践中,全市逐步探索出了供水建后管理的汉滨全额拨款、旬阳差额补贴、紫阳自收自支、汉阴民营资本租赁经营的“四种模式”。对于千人以下的安全饮水工程,推行“供水协会+X”模式,使村两委班子监管下的供水协会成为供水工程的经营和管护主体。

如今,一座座标准化水厂矗立在山头林间,一条条水管延伸至千家万户,广大老百姓不仅喝上了安全水,也因此和尹维山一样走上了致富路。

完善机制——河湖长制,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8年7月2日,市政府办公室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市南水北调办的感谢信。信中写到:“北京市民喝上了南来之水,喝在嘴里、甜在心上,真切感受到了党中央的关怀和水源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此,对贵市一直以来给予我市各项工作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面积最大、供水量最多的地区。汉江,作为我国“江河淮汉”四大河流之一,是内陆地区唯一基本没有污染的河流。正如市长赵俊民所说:“安康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核心涵养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建设工作,要在环保立市、循环发展上创新思路,务实奋进。”

为此,我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和湖长制,在全省率先探索“河长湖长+警长+X”管护责任机制,明确了各级河长3797名、湖长234名、河道警长965名、湖泊警长188名、护河员3000名,实现了全市5平方公里以上941条河流、148个湖泊责任体系全覆盖。

河长抓落实、警长抓执法、督察长抓监管。2016年至今,每天骑着摩托车巡河对于杨义平来说,早已成为习惯。作为岚皋县四季镇河湖督察长,他每天要在47公里长的四季河流域巡查2次,河道乱倒垃圾、毒鱼电鱼等都在他的督查范围内。同时,杨义平还承担着监督河长、镇级村级护河员的职责。

两年多过去了,如今四季河下游天坪村的“巴山样子、杨家院子”农家乐逐渐形成规模。2019年“五一”,杨家院子的游客每天突破3000人次,近60户农家乐每户每天收入超过1万元。“三长治河”护水成效显著,以水促旅、以旅促增收,形成了良性循环。村民尝到了甜头,干部有了成就感,大家都渐渐悟透一个道理:守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护河员是大小河流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卡的把关人,为牢牢织密监管防护网,我市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500万元,县镇合力统筹资金,优先解决当地在册贫困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落实公益护河员岗位3000个。“天天河边转,勤把垃圾捡,小事不出村,大事报个信,护河职责尽,一年就脱贫……”这是护河员的真实写照,实现了护河治水与扶贫助困的双赢。

有扶贫助困的公益护河员,也有居民自发组织的义务护河员。旬阳县双河镇在朱先萍“娘子军”带动下,全镇自发组建19支群众义务护河队,共2000多人参加,他们经常步行数十公里捡拾河道垃圾,维护水生态环境。

同时,为确保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我市将“清四乱”作为第一抓手,打好河湖监管攻坚战,排查整改河湖“四乱”问题213个、查处涉水案件200余起、关停违规采砂点130余处、打捞汉江等河流垃圾漂浮物1200余吨。同时,每年平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0平方公里,全市178座电站落实生态基流,石泉鹅项颈等6座水电站被水利部评为绿色小水电。

也正是在决策者的智慧和魄力下,在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水环境质量逐年稳定向好,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安康市河湖长制工作经验得到中省肯定,多次在中省会议中交流,并被水利部评为“2017年度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省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报道。

现在,安康的每条河流都有守望者,他们无论在中心城区还是偏远小镇,清晨或傍晚、严寒或酷暑,他们或一个、或三三两两、或组团结队,守护着安康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

兴水治水——以民为本,让金州大地充满生机

汉江是安康人的母亲河。长期以来,沿江而居的安康人民既得水利之便又为水患所困。

东坝片区,位于安康市中心城区东南边汉江和黄洋河交汇处。以前由于地势低洼,没有防洪设施,每年进入汛期以后,东坝片区都有可能面临洪灾的威胁。资料显示,1983年以来东坝共有19次遭受洪灾,数万群众深受其害。

对此,从小在东坝长大的心石村居民王健深有感触。2010年7月18日的那场洪水,他家房子三层楼淹了两层半。后来每到汛期,他们的日子就过得胆战心惊。

为了根治水患,保障沿江群众免受洪水威胁和多次搬家撤离之苦。市县水利部门先后实施了安康城区东坝防洪工程、旬阳县城防洪工程和白河县城防洪工程等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并借鉴渭河综合整治理念,实施了汉江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全市投资近100亿元,完成了汉江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治理河长214.81公里,新修、加固堤防和护岸181.48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6座。洞河水库、恒河水库、月河综合整治等大批后续民生水利工程也正在加快实施,不断提升全市水利基础保障能力。

在抓好工程治理的同时,我市坚持“柔性治水”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建设。汉滨龙须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白河天宝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批准为2019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至此全市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已增加至4个。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市级水利产业园区51个、国家级水保示范园4个、省级水保示范园4个;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个、省级水利风景区7个,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极大提升了全社会水生态文明意识。

如今,全市不断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为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确保水安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市水利局局长吴平介绍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兴水利、除水患,做到水资源与群众需求相统一、保护与发展相协调,努力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做出安康水利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