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龙(右一)走访贫困群众 陕西省水利信息宣传教育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 刘艳芹 通讯员 冯友松 常琳 2019年2月底,陕西省汉阴县水利局刘定龙接到驻村通知,当时他的妻子已怀孕7个月。 “既然组织安排我去,必定是经过再三斟酌,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服从组织安排。”刘定龙坚定地说。 “当你决定去漩涡镇担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时,我正好怀孕7个半月;宝宝要出生的前两天我独自一人住在医院,你奔波在村里;月子里,你仅有的两周陪产假还是在加班中度过……自从家里有了驻村扶贫人员后,才深切体会到他们的工作真心不易,舍小家为大家,毫无怨言,所以请善待身边的每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看见妻子在朋友圈转发文章时的配文后,刘定龙百感交集。 想起诸多,他心怀歉意,不由写下打油诗:“家中有女待哺中,目睹美照意重重。待到田凤脱贫后,不负国家不负卿!” 作为一名80后的青年水利人,刘定龙在扶贫一线真情付出、真心为民,用一件件、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彰显了水利人最纯粹的初心。 解忧帮困 情暖民心 田凤村位于凤凰山南麓,凤堰古梯田景区入口处,距离县城38公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6户655人,2019年要实现整村脱贫。这个目标对刚刚上任的刘定龙来说,是考验更是挑战。 做事认真,从不轻易认输的刘定龙,一进村为了尽快了解村情民意,便夜以继日地走村串户。被狗追,被胡蜂蛰,好不容易进了门,有的村民还不给好脸色。具体踏进多少户村民的门槛,“攀”了多少亲人,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不气馁,不言弃,风雨过后见彩虹。 “今年雨水多,我收了两篮子乌红辣椒,眼看就要烂掉,给刘书记发微信,他很快就帮我卖掉了。”三组的吴兆明说。 村民吴明付,属于分散特困供养户,独自住在距村级道路1公里远的山林里,房屋破乱不堪。2017年,村里给吴明付安排了新房,但他一直不愿入住。为劝说吴明付,刘定龙多次上门。有一次从吴明付家返回途中骤降大雨,摔了一跤导致尾椎骨受伤,疼了两个多月。吴明付最终被感动,不仅搬进了新房,还教周边村民编制竹篾的手艺,逐渐融入群居生活。 一件件为村民解忧帮困的小事实事,不仅暖热了村民的心,更拉近了刘定龙与群众的关系。如今在村里,不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只要一看见刘定龙,村民大老远就会热情招呼,邀请他到自家坐一坐,吃碗热饭喝碗热茶,聊上两句。 以水为基 脱贫攻坚 饮水安全是贫困户脱贫的关键指标,事关农村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作为水利干部,刘定龙入户走访时总不忘打开水龙头,查看村民的水缸。细心的他发现有少数村民居住位置偏僻,不在水厂供水范围内,用水无保障。 他积极对接帮扶单位汉阴县水利局,通过分散供水逐户解决,使全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以前我在屋后自己挖了个水井,在农田边上,水质不好。多亏党的好政策,重新给我选址打井,吃上了好水。”看着从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田凤村五组村民陈传庆的喜悦溢于言表。 村子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凭借汉阴县实施“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发展机遇,田凤村成立了农丰茶叶专业合作社,计划开垦500余亩梯田建设观光茶园。村里102户贫困户成为股民,每户配发5000元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合作社。 产业要发展,水源是关键。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刘定龙跋山涉水,积极寻找水源,将黄龙沟的水跨越两座山梁引到茶园地,并根据梯田特点,布置楼梯式管网,2019年茶园已顺利栽种茶树200亩。 古梯田是田凤村的一张旅游名片,但因渠道长年失修,损毁严重,造成部分梯田撂荒,直接影响景区整体形象。刘定龙走上田间地头,制定修复方案,争取帮扶单位支持,修复凤江大堰3千米,修复堰塘2口,新建河堤80米,使山沟水顺利流进古梯田。灌溉得到保障,如今的田凤村春有油菜花,秋有稻谷香,许多受益农户还种上了经济作物,相继成立了富硒粮油、烤烟等农业合作社,还有村民试种了金银花、黄芪等。 四组村民许立奎种植了30多亩水稻,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他欣喜地说:“现在种田不用为水发愁,加上有古梯田这一品牌,现在田好种,种的粮食也好卖!” 2019年,田凤村脱贫42户46人,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3%,顺利迈入整村脱贫行列。2020年,刘定龙毅然选择坚守,巩固脱贫成果,奔走在扶贫一线。 携着青春飞扬的激情,刘定龙紧紧依托水利行业支撑,富了农民,美了乡村,让新时代水利精神在凤凰山南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