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以来,安康市着力改善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条件,2016年至今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8.3亿元,建成各类供水工程2168处,村镇受益总人口达到168.83万人,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贫困县饮水安全达标和整体脱贫退出。
安康市从打造精品工程抓起,全市遵循“能大不小,能联不单”的原则,每年规划布局饮水安全示范村10个,对已明确水源保护区的做到有隔离围栏、警示标志和巡查人员,尚未明确水源保护范围的落实专人常态化监控。要求规模化水厂达到水源可靠、水厂美观、配套到位、水质达标、管理有效“五有”标准;供水千人以上工程做到隔离设施、警示标牌、管护制度、巡查人员“四有”规范;小型分散工程须配套修建过滤池和调节池。同时切实抓好水质消毒净化,通过持续开展攻坚饮水安全脱贫“春季攻势”、“百日会战”等,各地先后新增消毒设备165台、监控设备74套,划定水源保护范围116处,设置水源地隔离围网31.8公里,落实巡查管护人员149人,共计清除污染源21处,创建工作入选了“中国水利记忆.基层治水经验”。
为切实保障贫困群众长久有水吃、吃好水、不反复,安康市积极探索村镇供水运行管护精细化规范化,纵深推进农村饮水工程“量化赋权”改革,各区县按照“一处工程一个办法”的要求,突出精准确权、合理量权、有效赋权、充分活权,夯实建后运行管护当地政府、水利部门、供水单位“三个责任”,完善供水工程县级专管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维修养护基金“三项制度”,总结推广集中供水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和企业租赁,分散工程“供水协会(两委班子)+X”等可复制的管护模式,促进形成归属清晰、责权明确、流转顺畅、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目前,全市10县区均已成立农村饮水专管机构,出台了运行管理办法,建立了维修养护基金,共计完成工程确权1778处,颁发产权证1390处,成立供水协会组织965个,形成县级供水总站或国有供水公司统管,专管机构直接管理和供水协会自主管理的新格局,确保了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和效益持久发挥,助力早日实现脱贫攻坚饮水安全同步达标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