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仓上镇的裴家河,像一条透明的带子,在弯曲窄长的河道里环环绕绕流过,虽没有大江大河的磅礴壮阔,却永远滋润着这一方土地生灵,见证着两岸的发展变迁。
上世纪70年代末,这里是原裴家乡政府所在地,有清末遗留下的4座四合院,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其中3个大院为一进三重,分门楼、前庭、中堂、后室、回廊、甬道及两个天井,两侧有厢房、月亮门、转角楼、拱梁翘檐,一色青岗石雕花门坊。室内全木鼓皮墙,栏杆、窗棂、屏风均镂刻各种花草鸟兽,雕功精致,栩栩如生,古色古香。
如今,老乡政府、老学校、供销社3座四合院及掺杂其中的低矮土屋早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新楼房。早前田埂上的人行步道,则变成了连接东西的仓武路。这里没有因为撤乡并镇中心转移而萧条衰落,相反,从沿街店铺、作坊和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从人们忙碌的身影感受到了一种升腾繁荣的气象。
2010年,天宝建园区,给裴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河南岸的沙洲上,一个新型社区平地而起,近百户世居大山的天宝人通过土地流转,结合陕南移民搬迁,统一安置住进了裴家社区。他们中很多人在山下居住,到山上上班;社区还有电子厂和毛绒玩具厂,很多姐妹们在厂里就业,实现了当工人的梦想。“园区+基地+工厂+农户”的合作模式,为陕南山区发展探索出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新途径。
从山上搬到社区的许立成就是这其中一户,他在天宝园区劳务队当领工,月薪五千元,妻子和儿子都在养殖场上班,一家人月收入有1万多元,他们早出晚归,开着车子上下班,那种按时按点的节奏,跟城里的上班族没有两样。而山里的景色比城里更美,空气比城里更新鲜,这更让他们多了份自豪和惬意!
新社区让老裴家焕发出新气象,“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的经验曾被央视及省市各大媒体详细介绍推广,成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亮点。宽阔明亮的裴家完小和新建的裴家幼儿园,为广大适龄儿童提供了就近入读的基本保障,也使裴家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裴家河是外界通往天宝的必经之路,不太宽敞的川道里,裴家村与裴家社区乳水交融在一起,外乡人很难分辨他们谁是“村里人”,谁是“社区人”。但他们都以“裴家人”自居,勤劳淳朴,民风和善,言谈注重礼节,居家干净卫生,展现了新时代良好的农民形象。
以前,这里只有一座上世纪60年代建的石拱桥连接着老乡政府,现在,新建的两座桥贯通南北,把新社区与老街连在一起,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还给裴家河增添了一景。
沿裴家河蜿蜒而建的仓宝路,俨然一条充满希望、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两边均匀栽满了红叶石兰、金豆雪柏、木瓜桂花等景观乔木,四季葱绿;路边一排徽式风格的新村,规划齐整,打理明净。每到桂花绽放时节,沁人心脾,让人心情舒展为之振奋。
倘若夜行,一盏盏路灯随着不规则的弧度向远方伸去,光影闪烁而迷人。对岸,社区文化广场上乐曲阵阵,姑娘媳妇们舞姿摇曳;大叔大妈们脚步轻盈。夜色中的裴家河,更让你误以为身在都市新区,已没有了任何力量和理由抗拒她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