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十化”推动小型水库管护改革
2022 年,安康市突出小型水库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管护和全覆盖要求,以“样板县”建设为抓手,全面创新和健全小型水库管理体制,全市113座小型水库库容库貌发生根本变化,水库安全等级全面提升,形成独具安康特色的小型水库管护“十化”模式,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改革成效得到水利部长江委主任马建华的高度肯定。
一、管理责任层级化。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超前部署,明确任务,专班推进。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县级水利部门的行业责任,第三方机构的管护责任,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从专班组建,优化方案,破解难题、清单销号等抓起,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汉滨区、高新区深入探索“区级河湖长从严督导、镇办负责安全运行、水利部门夯实三化管护、第三方全面履行七项任务”的扁平化管护模式。汉阴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管养分离,专业规范”要求,着力提升维保管护质效。恒口示范区探索“区管安全及技术+村管防汛及灌溉+专业机构维护及巡查”新模式。
二、制度设计体系化。一是市政府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和除险加固工作的通知》,明确小型水库运行管护的目标任务、遵循原则和实现路径。二是市水利局在全省率先印发《全市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和“样板县”建设方案》,严格落实省厅指导意见和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细则,统一标准、规范程序,细化阶段任务和重点要求。三是印制小型水库管理制度、手册、管理员履职规定、监督考核办法等,建立巡查检查、值班值守、安全监测、调度运行、操作运行、维修养护、防汛物资管理、应急抢险及报告、岗位责任制、大事记、档案管理等11项制度,形成全覆盖、全流程,有章可循、规范实用的制度。
三、投入渠道多样化。市、县区水利局全力做好管护项目的梳理编报、进云入库、绩效评价工作,多渠道争取中省项目资金、地方政府债券用于水库管护。探索县区财政预算、吸收社会资本投入、提高水库经营效益等多途径投入渠道,持续保障小型水库管护资金需要。
四、水库管护社会化。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为主,公开采购第三方专业机构3家,落实管护员151名,实质进驻水库,每座水库确定1名专职管护员,24小时在岗履行管护职责,使每座小型水库有了“专职管家”。
五、业务培训全员化。组织405名小型水库“三个责任人”,4个样板县98名专职管护员开展水库管护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应知应会,分县区组织安全预警、险情处置、堤防漫堤、水库溃坝、超标准洪水防御等场景构建演练,做到考试考核、合格持证、聘用上岗,全面提升管护人员业务素质。
六、水库监测智慧化。完成113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小型水库有了“千里眼”,实现小型水库在线监测、自动汇集、实时共享、年度分析,做到监测成果汇总分析、综合数据实时展示、水库险情快速诊断、隐患处理全程跟踪。
七、基础设施配套化。对水库明疾隐患清单管理、限时整治。实施39座水库除除加固,14座小型水库重点维修,优先解决坝体、溢洪道、放水设施的病险问题。推进58座水库岁修养护,逐步补齐管理用房、防汛上坝道路、安全防护设施、防汛物资等短板,配备有效通讯设施,设置水库管理专号,储备基本物资,满足水库安全运行需求。
八、标识指引统一化。以县区为单位,对小型水库指引类、公告类、警示类、制度类等各类标识、标牌样式,统一规范设计,对公告类标识标牌进行融合,对安装位置进行统一规范,有效解决标识标牌杂乱、公告信息缺项,指引信息不明等问题。
九、坝容库貌景区化。实施坝容坝貌专项整治提升,因地制宜考虑人文景观、坝区绿化、周边环境相协调,统一标准,各具特色,使小型水库成为亮丽风景。
十、绩效管理常态化。已将小型水库运行管护纳入河湖长制一体化考核,市水利局建立了季度会商督办制度,坚持常态督查、挂牌推进,定期通报,年度考核,召开全市推进会4次,开展专项检查和到点督办11次,下发督办通知9个,牵头绩效评估2次。指导县区出台《小型水库管理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对管护单位、专职管护员加强平时考核,抓实绩效评价,不断提升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