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汉阴县水利局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抓实“一心三线五花湾”景点建设和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通过提升配套设施、打造精品线路、强化数字赋能,让游客获得更多的沉浸式、便捷化体验,实施“水利+旅游”战略,围绕“世界的凤堰、中国的三沈、陕西的汉阴”三个定位,打造旅游IP。以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为载体,以水利与旅游产业融合,部门联动为抓手,创新机制,项目驱动,制度保障,借力旅游促进水资源保护,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提升水工程、水景观、水文化品质,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工程、水经济、水环境、水岸线,实现水利与旅游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助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一是规划引领,统筹“水利+旅游”融合发展。从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水利旅游发展“两手发力”,坚持“统一规划,分片实施,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县域顶层设计,促进全县旅游与水利融合发展进程。统筹全县302条河流、42座水库,鼓励发展旅游业的企业和个人,依法依规租赁水面,从事与旅游相关的水事活动。
二是围绕“旅游+水利”产品体系,大力开发“水利风景区”潜在功能。
1、打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凤堰梯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片,争取申遗成功,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推进凤堰灌区项目,提升基础功能。
2、挖潜观音河水库、洞河水库,逐步打造为省级水利风景区,积极推进“两湖两峡”旅游开发。
3、对全县已加固的40座小型水库,2个管理公司拓展旅游功能,发挥资源效益。
4、充分利用主要江河、水利工程以及景区、近3000口堰塘、交通干道沿线、城镇周边水利设施,优化水利空间布局,拓展水利景点空间范围,构建水利景观,打造水利景观产品体系。
三是实施“旅游+水利”融合发展重大工程。
1、水生态修复与旅游化提升工程,积极实施柔性系统治水方略,突出追赶超越和系统治水兴水主线,推进汉江、月河及等点支流河段治理。在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安全和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水生态修复区域水上观光、休闲、娱乐、运动、文化展演等旅游项目建设,拓展旅游功能,打造水利景观产品。
2、绿色生态旅游廊道建设工程。保障重要江河湖泊生态流量或生态水位,加快推进月河综合整治提升河两岸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氛围。拓展两岸的旅游休闲空间,积极实施江河沿岸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康体运动、漂流等水利旅游项目,将其建成我县全民健身、全民休闲的绿色生态旅游廊道。
3、结合文广局组织实施的凤堰梯田景区专项债项目,结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建设性要求,对凤堰梯田区域保护性建设,规划为秦岭安康汉江流域水情教育基地,拓展水文化底蕴,提升旅游景点建设水平。
4、对水利工程建设,按照“原生态性”、“景观性”、亲近自然性等思维导向进行规划和建设,确保双赢实效。
四是完善水利景区、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扎实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持续提升水域、岸线空间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通过构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拓宽“水利+旅游”融合发展投融资渠道,统筹旅游和水利行业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水利风景区、水利工程规划编制、资源保护、生态补偿、环境修复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安全设施、科普设施、服务设施建设等给予资金项目支持。强化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水利建设与管理,突出抓好水资源安全工程安全和游客安全管理,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强化基础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实现水利工程、水利风景区提档升级,助力县域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