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河湖长制+志愿者”机制,坚决扛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全民参与合力守护汉江水质,全市水环境质量和平均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一,汉江出陕断面水质长年保持国家Ⅱ类标准。今年6月李国英部长来安康调研水质安全保障工作时,对安康河湖长制及志愿护河的做法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聚焦汉江水质保护,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市委印发全面对标落实“四个着力”重要要求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决定,聚焦建设美丽汉江,市县区党委政府统筹协调、调度督导,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狠抓落实,突出汉江干支流、敏感水域和农村河湖环境整治,把汉江水质保护做为安康最大政治责任和最大的优势资源,把管护治理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颁布施行《安康市汉江水质保护条例》、推进我市河湖管理立法,发动全民参与,强化汉江水质保护和“安康湖”等库区周边环境整治。市县区河长办突出河湖“四乱”和垃圾、污水问题整治,每季度组织开展暗访督导,加强志愿护河巡查指导。结合创文工作,安康中心城区成立“一江两岸”环境卫生工作专班,各镇办、社区每天巡查发现和交办整改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清河行动。通过管护治理,加强水质保护,改善河湖环境,汉江还多次发现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石泉、汉阴、宁陕三县均发现了朱鹮的足迹,这些美丽精灵在绿水青山间栖息繁衍,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壮大志愿护河队伍,全民发动凝聚护河治水力量。从“四长治河”到民间护河,我市实行“党政引领号召,爱心人士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壮大志愿护河“朋友圈”,做到每条河每个湖有人管、有人护,实现官方管河与民间护河有机整合。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全面建立护河员制度的通知,每年投入1600万元资金设立2740名护河员公益岗位,定期维护河湖环境;市县区河长办与团委、妇联联合印发文件,层层建立“河小青”“女子志愿护河队”等公益组织。各地企业人士、干部群众建立起汉江保护志愿者协会、女子护河队等志愿护河组织,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护河治水,保护水生态环境中来,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建立汉江保护协作机制和陕川鄂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机制,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推进,每年汛期各镇办、社区和库区管理单位会同广大志愿者联合开展护河行动,组织机械、船只打捞漂浮物和沿岸垃圾5万余方。目前,全市有各级志愿护河组织400余个、志愿者1万余人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垃圾清理等志愿护河行动,形成了强大的保护合力,累计巡河护河3万余公里。安康“志愿红”守护“汉水绿”成为一道道靓丽风景。
丰富志愿护河形式,广泛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开展河湖长制“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景区、进市场、进家庭”的“八进”宣传活动及“关爱山川河流,共建绿水青山”“守望河湖看安康”“争当河小青,保护母亲河”“巾帼净河美环境”“小手拉大手 共护母亲河”等主题活动。编印河湖长制知识手册1万册,在报纸、网站开办河湖长制专栏,在中心城区、河湖两岸、村镇路口竖立大型宣传牌200余块。市河长办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拍摄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专题片和组织新闻媒体实地采访深入报道等志愿护河典型事例和护河成效。汉滨区成立了汉江中心城区段环境保护工作办公室,常态化、全天候在中心城区沿江两岸开展洗衣服、洗车等不文明行为的劝导工作,群众自觉性明显增强,打造具有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城市会客厅。安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志愿护河经验成效被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等各级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强化典型示范带动,合力打造安澜美丽幸福河湖。着力打造大美汉江、幸福安康的生态名片。“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旬阳市王孝文经常带着他的“守护汉江志愿者联合会”成员,出现在吕河和汉江的交汇处,清捡垃圾,清理漂浮物。秦巴山水间,石泉县喜河镇段常年活跃着一支女子志愿护河队守护一江清水。“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朱先萍定期组织他的女子护河队队员们捡拾河道垃圾,影响更多人加入护河队伍。旬阳市“38支义务护河队呵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石泉县“创新河湖管护机制打造生态美丽河湖”等做法入选全国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我市还将志愿护河与幸福河湖建设相结合,并争取省级批复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示范河湖创建命名活动,将志愿护河纳入评价重要内容,强化考核指导和监督,创建了平利县石牛河、汉阴县观音河等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全民共抓共建共享共治共管共护汉江水质保护,合力打造造福一方、惠及更多群众的安澜河、美丽河、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