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是水利人的初衷。近年来,汉滨区水利局坚持一手抓守底线、防风险,一手抓谋发展、促振兴,狠抓农村供水运行管理和镇村饮水工程管护责任落实,不断探索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和“汉滨供水”品牌塑造,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该局的“总站统管、分站专管”模式荣列全省农村供水创新发展十大典型案例,向全省推广。
构筑安全供水防线,提升安全饮水保障能力
今年,该局共实施巩固衔接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12处,主要实施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管网延伸和老旧管网更换,解决季节性缺水、雨季水质浑浊等问题,目前已全部完工,极大提升了全区农村供水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开展春秋两季敲门入户大排查,共排查问题12个,经积极整改已动态清零。
汉滨区共有7个区域供水分站和39处水厂,该局积极开发公益性管水员岗位920个,有效解决了村组小型供水工程无人管的难题。并积极争取,将公益性管水员补贴标准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200元,进一步稳定管护队伍,提升管护质量。通过集中培训、跟班轮训、现场观摩、分片教学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村管水人员业务水平及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66场2325人次。
厚植供水优势,探索安全饮水管理办法
为不断压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该局先后出台了9项规范性文件,对工程管理制度、组织模式、运行维护、水源保护、水质管理、水费收缴等各个环节做出明确规定。同时,按照扶贫资产管理要求,及时将村组小型供水工程确权移交镇办,发放了“两证一书”。并率先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纳入镇办目标责任考核,共同发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持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和群众满意度。
该局及时修订《汉滨区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基金筹集管理实施细则》,分年度争取中省市各类维修专项资金,筹集的维修基金实行“专户储存、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今年7至9月,受强降雨影响,造成汉滨区多处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水源、管道等供水设施严重损毁,影响临时供水人口9700余人。该局联合区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汛期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按照“先通水,后完善,先应急,后长远”的原则,科学有序组织水毁修复工程,争取各类水毁修复资金215万元。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现场采取措施恢复供水;对于损毁较为严重,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的,现场制定临时供水方案和抢修方案,按照管理权责组织临时供水和抢修恢复。
依托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该局积极构建“智慧水务系统”,实现厂站自动化管理和无人值守,不断降低整体管理成本。通过厂站运行实时监测、供水全流程综合调度分析,为供水规划、运行维护和应急处置等提供强大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全区39个直管水厂,均达到有办公用房、有消毒净化设施、有院场、有绿化、有围墙、有视频监控的“六有”标准。
同时,为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该局常态化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敲门入户大排查,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实现动态清零。精心编制《汉滨区农村供水应急预案》《直属水厂供水应急预案》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全饮水保障方案》,分类分级落实农村供水突发问题的监测预警、处置措施、应急保障等工作,统一制定了《镇级供水应急预案》《村级供水污染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参考模板,指导镇村结合实际完善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运行管护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是群众是否满意的根本。该局采取汉滨供水运行管理实践,创新提出一支队伍抓监管、一套制度抓管理、一笔资金抓维护、一个系统抓监测、一组预案抓保障的“五个一”长效管护机制。切实解决了“有人管、有制度管、有钱管、动态监测管、应急保障管”的问题。
共享供水红利,充分发挥供水工程效益
该局通过实施“确权、量权、赋权、活权”的量化赋权试点工作,将单村或组级小型供水工程经营管理确权到村委会或供水协会,使小型安全供水工程“有人管、能管好、长受益”。将39处千人以上联村、联镇水厂确权为国有资产,成立了汉滨区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安全供水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规范化、公司化管理,委托各区域供水分站聘请专职人员对规模水厂进行专业化管理,健全制度,确保水厂日常运行、维护有人管、能管好、保障有力,为改善农村群众人居环境和品质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挥积极作用。
该区现有农村供水工程5503处,供水人口78.86万人。其中20人以上集中式供水2036处,供水人口76.48万人;20人以下分散式供水3467处,供水人口2.38万人。全区农村常住人口安全饮水全部解决,饮水安全达标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集中供水率达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