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市直动态>正文详情

2023年安康河湖长制“十大新闻”(详)

作者:发布日期:2024-02-06 09:57
分享到:


2023年安康河湖长制“十大新闻”

一、李国英调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工作
二、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安康市调研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之路
三、陕西安康:健全“河湖长制+志愿者”机制共护汉江一泓清水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
四、我市发布2023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
五、陕西日报在2023西安中亚峰会期间发表“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使命”
六、安康汉江水环境质量指数和平均改善指数位列全省“双第一”
七、安康市河湖长制工作受到省政府激励通报
八、“陕西省幸福河湖”命名暨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安康召开
九、深山里的护河“朋友圈”
十、不负清流得“安康” ——探访陕西省打造“幸福河湖”的安康经验


一、李国英调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工作
2023年7月1日
6月24日至26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在汉中、安康调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副省长钟洪江、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一同参加调研。
李国英分别来到汉江源头、石门水库、石泉水库、安康水库、三河口水利枢纽、黄金峡水利枢纽、秦岭输水隧洞控制闸、武侯水文站、石泉水文站、安康水文站、白河水文站、白河县白石河里端沟治理区,详细了解了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生态流量保障、水文测报预报预警及水质监测、污染治理等情况,对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对安康水文站多年来水情监测预警预报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
李国英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陕西是汉江的发源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和水质保障区,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工作要求,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持续筑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屏障。
李国英强调,要抓好汉江源头保护与治理,科学规划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多措并举提高水环境质量,提升水源涵养功能,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做好节水文章。要加强水库安全管理,提高雨水情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科学会商研判,充分发挥水库调蓄功能,最大程度保障中线工程水量,同时按照规范要求,足量下泄生态流量。要加快构筑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统筹规划加密布设雨量站,尤其是暴雨中心站点建设,完善水文水质监测体系,提升水质监测能力,科学精准确定水质监测项目。要建立完善水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突发水体污染要果断就近处理,坚决守住水质安全底线。
汉中、安康市主要领导陪同调研。
来源:陕西日报、陕西省政府网  (记者:程伟)

二、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安康市调研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之路
2023年7月5日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近日赴安康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融合发展和防汛等工作。他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之路,立足资源禀赋、明确主攻方向,让安康的绿色本底更鲜明、城乡发展更协调、民生保障更有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安康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赵一德来到江南再生水厂,察看进水、出水水质,了解污水处理能力,要求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与水生态持续改善,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在平河梁保护区火地塘保护站,赵一德察看了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林场管护情况介绍并看望护林员,强调秦岭生态保护是“国之大者”,要扛牢保护秦岭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健全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抓实系统治山、条例护山、规划管山、智慧控山,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胡静)
https://www.mee.gov.cn/ywdt/dfnews/202307/t20230714_1036202.shtml 
群众新闻网  (记者 母家亮 刘居星)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07/05/content_812518.html



三、陕西安康:健全“河湖长制+志愿者”机制共护汉江一泓清水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


2023年11月9日
近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简报,以《陕西省安康市健全“河湖长制+志愿者”机制共护汉江一泓清水》为题,向全国推广安康市志愿护河经验,这是继2021年、2022年以来,安康市河湖长制经验连续三年获国家级层面推广。近年来,安康市不断深化“河湖长制+志愿者”机制,动员全民参与守护汉江水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壮大志愿护河队伍,凝聚护河治水力量
实行“党政引领号召,爱心人士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壮大志愿护河“朋友圈”,实现官方管河与民间护河有机整合。安康市每年投入1600万元资金设立2740名护河员公益岗位,负责河湖日常巡查管护;市县区河长办与团委、妇联联合印发文件,建立“河小青”“女子志愿护河队”等公益组织。企业人士、干部群众建立汉江保护志愿者协会、女子护河队等志愿护河组织。目前,全市有各类志愿护河组织400余个、志愿者1万余人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垃圾清理等护河行动。
丰富志愿护河形式,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积极开展河湖长制“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景区、进市场、进家庭”的“八进”宣传活动及“关爱山川河流,共建绿水青山”“守望河湖看安康”“争当河小青,保护母亲河”“巾帼净河美环境”“小手拉大手 共护母亲河”等主题活动。在中心城区、河湖两岸、村镇路口竖立大型宣传牌200余块。市河长办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拍摄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专题片和组织新闻媒体实地采访深入报道等方式,宣传志愿护河典型事例和护河成效。
强化典型示范引导,合力打造幸福河湖
发挥“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王孝文、“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朱先萍等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人加入护河队伍。将志愿护河与幸福河湖建设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示范河湖创建命名活动,将志愿护河纳入评价重要内容,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为目标,强化考核指导和监督,创建了一批幸福河湖。

     来源:陕西省水利厅网站  陕西河长公众号(王克玺)   
http://slt.shaanxi.gov.cn/sy/dfss/202311/t20231109_2306440.html 
四、我市发布2023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
2023年7月19日

近日,市委书记、市总河湖长武文罡,市长、市总河湖长王浩签发2023年第1号市总河湖长令,就进一步夯实属地责任,落实工作举措,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建设健康美丽幸福河湖作出安排部署。
  总河湖长令明确了今年我市河湖管理重点任务,聚焦强化河湖长制责任落实、加强水域岸线空间管控、规范河道采砂管理秩序、提升河湖水库管护水平、深化水环境系统治理等七个方面重点工作予以安排部署。
  总河湖长令要求,全市上下要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实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建设安全、健康、美丽幸福河湖。
  总河湖长令还对加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化水环境系统治理、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作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取用水监督管理,做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节水型单位创建,规范取用水行为。同时,加强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和涉河建设项目监管,以清理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为重点,稳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深入开展全市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并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水保示范园、安全饮水、恒河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加快创建一批市级示范河湖、陕西省幸福河湖,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全面提档升级,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

来源:安康新闻网   (张海平)
http://akxw.cn/news/ankang/aknews/441038.html

五、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使命
2023年5月18日
在陕西的版图上,汉江跨过秦岭南下,自西向东,浩浩汤汤汇入长江,以其生生不息的恩泽,滋养着两岸人,助力经济发展。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运行,汉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多年来,陕西牢记“国之大者”,以强烈的责任担当,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汉江在陕境内有6.24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贡献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七成的水量。
地处核心水源地的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通过移民搬迁、小流域治理、“清四乱”等措施保护汉江,确保了水源地水质和生态安全。一曲奔腾的绿色赞歌回荡在秦巴山区。
人景两相宜
立夏后,安康迎来了连阴雨天气。汉阴县观音河镇合心村村委会副主任陈乾广没闲着,每天都在新建的庭院里直播。自打做电商以来,他就一直琢磨如何把工作往深里做。
最终,他把目光投向了家门口的绿水青山。
“现在农旅融合很火。县上鼓励我们发展庭院经济,我就把门前这块地收拾出来搞点种植、养殖,不仅改善了家门口环境,还有经济收益。”5月10日,陈乾广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来到庭院。
院落里种植有芍药、牡丹、葡萄、狮头柑。在这里,沿着石子路缓行,穿过鱼塘,抬眼便能看见观音河水库。水库如镜般的水面上经常有白鹭、苍鹭等水鸟掠过。
“今年春天芍药开放的时候,不少游客过来赏花。有的游客还现场直播,给我这儿增加了不少人气呢!”陈乾广说。
记者留意到,尽管连续阴雨天,但观音河水库的水依然清澈,且无任何漂浮物出现。“这都是水源地保护的结果。”陈乾广说,以前每逢下雨,上游的垃圾随水漂到库区,导致水库水质浑浊,半个月左右才能恢复。现在不一样了,水常年清澈,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朱鹮。
宁陕、石泉、汉阴三县均发现了朱鹮的足迹。朱鹮的到来,为安康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这些美丽精灵在绿水青山间栖息繁衍,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多年来,安康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以高标准、严要求保护绿水青山,累计关停、淘汰规上工业及落后产能企业300多户;投入1.5亿元取缔了瀛湖库区的网箱;与汉中协同立法颁布了汉江水质保护条例……
从建章立制到规范运行,从示范引领到机制创新,陕西始终扛牢保护一泓清水的政治责任,每一个陕西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汉江水清河畅,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绿水涵深情
这些年,观音河镇有两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分别是村里的护河员队伍和环保公益组织。
返乡后,进步村村民刘良庆就在村上担任了护河员。每天9时,他穿上红马甲,骑上电动车,穿梭在村里。
“我们巡护时,除了日常捡拾垃圾外,如果遇到乱捕乱采等‘四乱’行为,还要及时向河长报告。”刘良庆说,与以前相比,现在破坏环境的现象已逐步减少,当地群众特别是小孩都会自觉地爱护环境。
“我们现有护河员7名、镇村两级河长18名、警长2名,通过‘河湖长+警长’的工作体系,一级抓一级,实现了各级河长认河、巡河、治河常态化、规范化。”观音河镇镇级河长黄超告诉记者,每个村还会通过院落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定期给大家宣传环保理念。
观音河是汉江的二级支流,也是汉阴县城的水源地。为了更有效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民间环保力量也在发展壮大,与政府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
2016年,汉阴本地企业家张元江成立了博元公益组织,并组织了一支专门的环保队伍——“御源军”。
61岁的进步村村民刘修玉在村上做保洁员已经数十载。2017年,她成为“御源军”的一员。
作为环保“老兵”,保护环境不仅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的日常生活。“我主要负责捡拾垃圾、收集垃圾。虽然干的都是脏活累活,但是看到村上环境越来越好,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刘修玉说。
去年,一位从北京来的游客到村上拍朱鹮,偶遇了正在工作的刘修玉。得知这里的水流向汉江,一路北上成为他们日常的饮用水,游客很感动。
“我们把上游保护好,不只北京人能喝上放心水,在城里生活的我的孙子、孙女也能喝上放心水。这是我的职责。”刘修玉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每月“逢十”,观音河镇的垃圾分类置换驿站格外热闹。村民会带上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这里进行“交易”。
在这个由镇政府和博元公益一起创办的驿站里,货架上摆满了洗衣液、肥皂、消毒水、毛巾等小商品,每件商品也都标注着相应的积分。而房间另外一侧,则放着装有烟头、纸屑、饮料瓶等杂物的箱子。
“村民可以把废旧物品拿到驿站置换,按照博元公益的工作人员给予的相应积分,兑换商品。”进步村党支部副书记彭诗群介绍。
如今,观音河镇建立了9个污水处理站,投放垃圾箱100个,建立垃圾置换驿站7座,环境保护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为了夯实和抓牢河湖治理责任,安康把推行河湖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河湖长2902名,使得安康境内的河流和湖泊都有人管。不仅如此,安康还在“河湖长+警长”的基础上,创新探索“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的行政与司法衔接机制,让河湖治理有了更加坚实的机制保障。
青山是金山
初夏的观音河镇,绿荫芳草,鸟鸣水涧,林果繁茂。“这几年,镇上鼓励大家发展林果种植,有污染的产业都受到严格限制。”陈乾广告诉记者,他2018年流转200亩土地种植的蔬果和中药材,现在已陆续到了丰产期。
他是村委会副主任,也是村里的产业带头人。2018年之前,陈乾广还是村上的养猪大户,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2018年,为了保护观音河水库水质,镇上要求关停沿线养猪场。
“一方面,我是村干部,要带头支持镇上的工作;另一方面,这是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咱们这儿的水是要送往北京的,我们所做的事都是在支持国家发展,没啥犹豫的。”陈乾广说。
为了进一步保护水源地的生态安全,观音河镇还对35户库区村民实施搬迁。搬迁群众有的落户到了县城,做起了电商;有的在安置点建起了新房,成了猕猴桃种植大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康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富硒产业、康养旅游、毛绒玩具等绿色产业,构建起安康生态发展的“四梁八柱”。
从汉江源到丹江口,从秦巴山区到秦岭腹地,绿色产业茁壮成长,循环发展势头更盛。陕南,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厚重的绿色底蕴。
汉江奔流北上,带着三秦儿女的祝福,一路高歌、一路欢腾,绘出一幅美好的千里江山图。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  陈嘉)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05/18/content_809468.html

六、安康汉江水环境质量指数和平均改善指数位列全省“双第一”
2024年01月20日

据省生态环境厅水环境质量快报信息显示,2023年,安康城市水环境质量指数3.0129,平均改善指数1.37%,均排名全省第一,这是继2022年后,两项指标再次荣获全省“双第一”。
  自2022年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以来全市水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加力质量不断改善提升,处于“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2023年汉江羊尾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全市41个国省市监测断面中Ⅰ类水质5个,同比增加2个Ⅱ类水质35个,同比减少3个Ⅲ类水质断面1个。汉江老君关、汉滨月河口、坝河观音堂旬河宁陕沙坪村沙坪桥等国控断面水质优于水功能区划目标。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来源:安康新闻https://mp.weixin.qq.com/s/rEK1i1mfrTDgknQte5Wtdg

七、安康市河湖长制工作受到省政府激励通报
2023年10月31日

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对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的部门、单位和地方予以正向激励。其中安康市为“对于河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地方”,将由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在2024年中央、省级水利发展资金予以倾斜支持。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扛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强化河湖长制工作落实,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扎实开展河湖专项整治,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全市水环境质量和平均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成效与经验连续两年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创新实践河湖长制全力守护南水北调大水源及“四长治河”、志愿护河、小型水库管护“十化”等经验做法被水利部向全国推广。市委主要领导、市总河湖长连续两年在全省河湖长制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志愿者王孝文荣获“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朱先萍荣获“全国百名生态环境志愿者”荣誉称号,全市幸福河湖建设取得新成效,“陕西省幸福河湖命名暨创建工作会”将在我市召开。
  下一步,我市将紧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一体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努力打造幸福河湖,为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提供坚实水环境保障。

来源:陕西省水利厅网站   王克玺
http://slt.shaanxi.gov.cn/sy/dfss/202310/t20231031_2305288.html

八、“陕西省幸福河湖”命名暨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安康召开
 2023年11月3日
    11月2日,“陕西省幸福河湖”命名暨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安康市汉阴县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水重要论述,深化实施河湖长制,表彰先进、示范引领,积极推动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会前,与会代表现场观摩陕西省幸福河湖观音河,调研青泥河三柳村段、青泥河火棺子树村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青泥河源头段治理、小黑沟小流域治理项目。
会议宣读了“全国最美河湖卫士”表彰、“陕西省幸福河湖”命名、陕西省首届“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大赛获奖名单,并为“全国最美河湖卫士”“陕西省幸福河湖”和短视频大赛获奖单位颁发奖牌奖杯。西安、榆林、安康、汉阴、凤县以及“全国最美河湖卫士”代表作交流发言。并正式启动“中省媒体记者走进安康看河湖”采访活动。
会议强调,要科学引领确保安澜通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感,加强河湖系统治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堤固洪畅、河湖安澜。要综合施策保障健康生态,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河湖复苏行动。要源头治理助力美丽宜居,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从严审批各类水域岸线项目,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要绿色发展推动兴民富民,落实“四水四定”要求,着眼高质量发展,结合乡村振兴,依托优质水资源,探索实现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群众充分享受幸福河湖红利。要全民参与增强文化自信,立足地域特色,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充分发挥幸福河湖示范带动作用。要创新驱动建设智慧河湖,完善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打造“互联网+河湖监管”模式,确保科技赋能、智慧治水。
来源:人民日报  水利部网站、 人民长江报   陕西省水利厅
(曹雅杰 李凯)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8501558/rmh38501558

九、深山里的护河“朋友圈”
2023年03月29日

从“护水而行”到“依水而兴”,从“护好碧水美乡村”到“水里捞金富乡民”,旬阳市双河镇女子义务护河队在“亲水护水”上下功夫,在“兴水活水”上做文章,着力守一方碧绿、护每滴清甜,交出了一份绿色答卷。
初心
为有源头“净”水来
3月8日,旬阳市双河镇的柳条已泛起了绿意,油菜花田的鲜黄画卷上点缀着山桃花,蜀河如一条玉带蜿蜒流淌,展现出一幅水清岸绿的山水画卷。
双河镇女子义务护河队队长朱先萍像往常一样行走在河堤上,她望着清澈的蜀河,心情愉悦。
然而,6年前,同一条河,同一个地方,垃圾和黑臭水体却是随处可见。从上游冲下来的垃圾散落在河道上,像一块块“牛皮癣”。触目惊心的场景让朱先萍心底涌起了一股冲动。她和几个相熟的姐妹一商量,决定成立护河队,要让河道再次清澈起来。
2017年3月8日,朱先萍发起的女子义务护河队正式成立。护河队把每月1日、15日固定为“村庄清洁日”,常态化、制度化在双河镇的河道两岸开展义务护河行动。 一开始,女子义务护河队只有10名队员,工具是家用的火钳,又笨又重。第一次清理河道垃圾时,难闻的腥臭味让队员们忍不住作呕。
“垃圾泡在水里,臭味还不明显,一旦捞起来堆在一起,臭味就出来了,熏得人好几天吃不下饭。村民们对我们的工作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河里的垃圾不可能清理干净,这是白费功夫,我们是‘吃饱了撑的’‘出力讨人嫌’。但是,为了让我们的母亲河重新清澈起来,再难我们也要坚持。”说起当年的情景,朱先萍流了泪。
坚守
不信清流“唤”不回
“越是有人质疑,我们就越要把护河这件事进行到底。”面对村民的质疑,朱先萍并未动摇,反而更加坚定。凭着一股倔劲儿,她带着队员们日复一日地坚持护河。这一坚持便是6年。
6年来,一次次行动,让村民们看到了她们的决心,也看到了村庄的变化,渐渐认可了她们的工作。
今年51岁的柯玉富是双河镇高坪社区居民,一直在蜀河边生活。对于蜀河的变化,柯玉富颇有感慨:“在我们小时候,蜀河水可清澈了,直接喝都没问题。后来,河道里的垃圾逐渐多了,水也臭了,还有人把河道当作垃圾场。朱先萍大姐发起成立女子义务护河队以后,河水又清澈了。我很高兴,也自发地向村民宣传护河知识。现在很少有人再往河里扔垃圾了。”
6年来,由双河镇河长办牵头,女子义务护河队在全镇19个村(社区)陆续组建了小分队,如今,队员发展到2000余人,志愿力量持续壮大。队员们围着山转、沿着水走,自发徒步巡河护河,入户宣传水资源保护知识,并兼顾推进防汛防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
“目前,我们实现了定期对全镇河流进行无死角全方位清理,6年来累计清理河道岸坡垃圾300余吨,使村庄院落、河道两岸水环境大为改观,为全镇节省日常垃圾清运经费近百万元。”双河镇党委书记张卿说。
与此同时,在双河镇的带动下,旬阳市民间义务护河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组建了覆盖旬阳全市的38支义务护河队,队员达3000余人。民间河湖“卫士”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其志愿服务范围也从捡拾河道垃圾拓展到对河道河畔、公路沿线等处的环境整治。
收获
遍地绿水能生“金”
在亲水护水路上,女子义务护河队队员们逆着河流“找茬”,顺着河道“亲水”,成为双河镇碧水清波边的一道亮丽风景,不仅扮靓了乡村“颜值”,让生态“含绿量”与产业“含金量”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也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在女子义务护河队的长期努力下,双河镇的水环境逐年改善,成了当地发展生态种养产业的一大优势。2022年,依托优质水资源,双河镇大力探索“稻+鱼”“稻+蟹”“稻+虾”等多元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截至目前,双河镇共养殖虾类270余万只、鱼类5万余公斤、大闸蟹9万余只,居民收入有了大幅提升。
女子义务护河队的护河实践,为河湖长制在安康市落地生根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安康市健全水环境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积累了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安康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河湖长制+志愿者”工作机制,全面建成共管共治志愿护河体系。目前,全市有各级志愿护河组织400余个、护河志愿者1万余人,累计巡河护河3万余公里。多年来,安康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始终保持100%,汉江出陕断面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为全力守护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绿水青山,安康市坚持“党委引领号召、政府跟进保障、爱心人士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思路,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河湖长制纳入市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及时出台《安康市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记者 陈志涛 通讯员 邹一铭 万百惠)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03/29/content_805956.html

   十、不负清流得“安康” ——探访陕西省打造“幸福河湖”的安康经验
2023年11月29日

陕西安康,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古有“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如今,这里青山环抱,绿水依依,被誉为“中国十大宜居小城”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区。
    近年来,当地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扛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紧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多措并举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河湖长制工作连续多年位居陕西省前列,治河护河的“安康经验”,更是被水利部作为行业典范推向全国。
    这座陕南小城的“底气”何来?近日,记者跟随陕西“中省媒体走进安康看河湖”主题采访团,赴实地一探究竟。

“五长+一员”护送清水北上
     深秋时节,漫步草木葱茏的安康市汉滨区汉江公园,轻风卷着水雾迎面而来,微凉的湿意裹挟着树叶的清香,甚是舒爽。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汉江在汉滨区年出境流量262亿立方米,约占丹江口水库来水总量的67.5%。正如该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郭峰自豪地比喻:“首都百姓喝10杯水,有7杯都来自汉滨。”
    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体系建设,深化机制运行,实施系统治理,持续开展禁渔、禁采、禁洗行动,有效改善了汉江水生态环境,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区河道堤防管护站站长朱俊红回忆:“过去,江边采砂船比较多,对汉江水质产生了不利影响。”2018年起,汉滨区水利局积极开展“整治河道采砂,保护汉江生态”行动,先后关停采砂点60余处、拆解采砂船只200余艘,销毁“三无”捕捞船只633艘等,实现汉江汉滨段全面禁采。同时,开展禁渔禁洗行动,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00余处。
     沿江岸继续往前,河滩上除了市民和游客,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队伍格外引人注意。只见她们一手拿夹子,一手拿塑料袋,正在岸边捡拾垃圾,朱俊红告诉记者,她们都是志愿护河员。
    43岁的马静年纪最小,但在队伍中“工龄”最长。今年是她做护河员的第四个年头,每天到汉江边转转,捡拾垃圾保持河岸清洁,已成为她的生活习惯。
    马静说:“前几年江边环境差,附近的人都到河边洗衣服,我们上前劝阻还经常被怼:‘几辈人的生活习惯,咋现在就不许了?’……好在这些年,全社会都大力宣传水源地保护,大家的护河意识明显提高,垃圾越来越少,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汉滨区探索推行“河湖长+警长+督察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护河员”工作机制,河湖管护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同时,建立600人的护河员队伍,成立30个护河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八进”宣传等活动,形成了全民参与管河护河的浓厚氛围。
    汉滨的变化,只是安康创建“幸福河湖”的一个缩影。在白河、石泉、汉阴、旬阳……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区通过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建立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等,严厉打击侵害河湖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着力健全“五长+一员”机制,涌现了一批入选全国推行河湖长制的典型案例和“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全国民间河湖卫士”等先进个人。
    清清江河水,汩汩幸福源。以完善机制促长效治理,如今在安康,爱水护水的理念蔚然成风。
流域治理扮靓河湖“颜值”
      沿着蜿蜒曲折的汉药公路向北前行,一条溪流自北向南纵横连绵,偶有朱鹮、白鹭等珍稀野生动物在此栖息,颇有意趣。这便是汉阴县一级水源地、汉江二级支流——观音河。
    “现在河水清澈,岸上没有杂物,但在河长制推行之前,群众经常随手扔垃圾,河道脏、水面漂浮物也多……”日前,汉阴县观音河城关镇花扒村月河段河长汪晓成介绍道。
    为保护观音河水源地,汉阴县近年深入推进全域河湖综合治理,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实施围网工程,并对沿库100米范围内的群众实施有序搬迁,同时,在全流域开展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对规模以上的养殖户实行沼圈配套、杜绝散养,有效遏制了垂钓、放牧等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的行为。去年12月,观音河被省河长办表彰命名为“陕西省幸福河湖”。
    “幸福河湖只有‘美丽’还远远不够。”在汉阴县水利局局长蒋孝军看来,幸福河湖既要维护河湖生态,构建完善的江河防洪减灾体系,还要科学有序开放水域岸线空间,实现河湖治理与城市、乡村发展格局的良性互动。
    在汉阴县三柳村,汉江的三级支流青泥河穿村而过,放眼望去,河道宽阔澄澈,河岸线整洁流畅,看不见半点垃圾和漂流物。
      村级河长卢涛表示,近年来,为全面推进青泥河幸福河湖创建,该县在青泥河流域开展了生态清洁小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土保持、坡面治理等项目,系统提升河湖生态质效。
    与汉阴县观音河、青泥河一样的,还有汉滨区境内的汉江一级支流黄洋河。秋日暖阳下,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水鸟成群结队在河边嬉戏觅食。
    随行的汉滨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黄峰介绍:“过去,该流域长期未经系统治理,河道防洪设施不完善,每逢汛期,洪水时常给县河镇两岸居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为保障两岸百姓免遭洪水威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汉滨区结合地形地貌和实际情况,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累计完成工程总投资9687.22万元。
    在平利县长安镇,汉江的二级支流石牛河水面碧波荡漾,清澈见底,蜿蜒的慢步道、亲水平台、小广场等景观点缀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长安镇镇长、石牛河镇级河长梁明说:“针对石牛河脏乱差的状况,我们主要采取了清乱、治污、护岸、美化四大措施,依河打造水景观,让生态河流变成生态景观,变成生态经济。”
    ……
    河湖“颜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底色。近年来,安康市以建设幸福河湖为载体,通过系统实策修复水生态,持续提升水域、岸线空间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实现了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的华丽蜕变。

水韵茶乡绘就幸福“底色”
     位于平利县境内的蒋家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属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源涵养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近日,记者走进园区,只见一垄垄翠绿的茶树尽收眼底,观景栈道两旁繁花尽相绽放。
    “这里以前全是荒坡,看现在这景色,很美吧!”随行的平利县水利局水保股股长陈麟冲骄傲地说。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富硒茶大县,平利秉持“山水同治、保水兴业、宜居宜游”的新理念,统筹生态保护与功能修复,将建设幸福河湖与促进群众增收一体谋划、同步推进,提出了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项目的构想。2022年11月,该项目通过水利部、财政部审批。
    “目前,茶园已建成并划分为休闲观光区、水保科普教育区、河道自然修复区等六个功能区。”陈麟冲介绍,园区的建设不仅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保障了河湖生态环境,每年入园观光旅游、健身、科普学习的人数超1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使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出平利县城沿汉白公路东去十五里,就来到石牛河河口。现在的它,有了新的名字——石牛水街,是当地的新晋“网红”打卡地。近年来,长安镇依托石牛河的良好水资源、水生态,建成湿地公园、景观节点,着力发挥石牛水街的区位特色,探索发展“夜经济”,激发市场活力,做大做强茶饮产业,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022年,平利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排名全市第一,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也荣获全市第一。”县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龚道远说。
    不止是平利县,同样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一百多公里外的汉阴县联动发展富硒猕猴桃产业,并逐步形成猕猴桃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水稻、金丝黄菊等种植产业9.57万亩,发展生态渔业1.7万亩,并创新研发“丰水源”智慧水务科技产品,真正实现了“碧水流过地生金”。
    地处汉阴县北部山区的三柳村,虽缺乏交通区位上的优势,但立足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当地大力发展虾稻种植、金银花产业基地,公路沿线集观光采摘、农家美食品鉴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为村民提供了更广阔的致富前景……
    河流治理道阻且长,而行则将至。“下一步,安康将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统筹抓好水环境治理、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全面提升治理水平,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安康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刘昌兰表示。
    河湖安澜,青山花田,人水和谐,相依相存,这是安康的愿景亦是当下的现实,更是安康百姓挺进“幸福河湖”的决心和底气。

来源:人民长江报  记者(张濛  刘艳芹)
https://mp.weixin.qq.com/s/9tbZ82gXAssW0HR04m5o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