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市直动态>正文详情

从“源头”到“龙头”的守护 ——我市“五化五制”整体提升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纪实

作者:黄慧慧发布日期:2024-03-13 15:39
分享到:
      “多亏了县水利局及时抢修,我们村受灾不到10天,就恢复了正常供水。”回忆起去年10月县水利部门实施的供水维修工程,紫阳县高桥镇龙潭村党支部书记吴世江激动地说。
  去年8月,紫阳县遭遇强降雨,高桥镇龙潭村坛子岩拦水坝被洪水冲毁,导致龙潭村3个村民小组200余户群众的饮水安全受到影响。县水利局立即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制定设计方案,组织人员新建了蓄水池、过滤池,新铺设管道2000余米。该村于9月初就恢复正常供水。
  龙潭村高效通水的背后,得益于市水利局联合发改、财政、乡村振兴等10部门共同构建的“五化五制”农村供水工程建管养机制,即通过建设标准化、运营专业化、监测智能化、维护精细化、监管规范化“五化”联动提升建管效能,通过分工协作、长效管理、资金支持、风险防范、奖惩激励5项机制“五制”发力强化要素保障,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农村供水工程建、管、养等所有环节,全市农村供水综合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标准引领,项目建设大干快上
  去年11月23日,随着通水按钮的按下,历时3年建设的石泉县县城供水工程正式向城区供水。该工程的建成投运,彻底解决了石泉县城区长期以来供水能力不足及水质不优等问题,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石泉县城原水厂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日供水规模仅1万吨,随着城区供水需求日益增长,供水不足问题不断凸显。为彻底解决城区供水问题,石泉县水利局于2020年在城关镇枫树村二组启动建设总投资7235.73万元的县城供水工程,随着项目正式投用,至少可满足石泉县城区中长期10万人生产生活和工业用水。
  去年以来,全市水利系统聚焦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按照“建大、并中、减小”和“同源、同质、同网、同管理、同服务”的原则,因地制宜在川道区域、县城周边及大型集镇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在山区和人口分散区等地实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与改造。2023年,全市完成投资1.01亿元,改造提升农村供水工程144处,供水保障受益人口20.17万人。
  大手笔的投入,换来项目的一派火热。目前,白河县城水源工程(马力沟水库)大坝浇筑至765米高程,中心城市重点水源工程恒河水库、紫阳县城水源工程瓦房沟水库、平利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已开工建设。全市共增添和更换消毒设备38台、絮凝剂投加设备2套,新建、维修48座集水井、蓄水池,维修更换供水管网62.16公里,农村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随着建设标准化的持续深入,水利各项目按下“快进键”。石泉县城供水工程竣工通水投运,旬阳冷水河水库、白河天宝水库相继建成,白河县城水源工程(马力沟水库),紫阳县城水源工程(瓦房沟水库)正加快建设,旬阳市城区供水扩建工程初设获批,白河县冷水镇供水水源工程(川河水库)可研、汉滨区青木沟水库可研获批,石泉县青山沟水库、紫阳县安五水库可研通过审查,宁陕县城供水工程(双河沟水库)、汉阴县盘龙水库可研完成编制。到去年年底,我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配备率达到74.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
  不仅是农村供水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农村供水厂站的颜值也在不断刷新。按照千吨万人工程及标准化集中工程要求,一座座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机制健全的供水工程,正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送往千家万户。
  多向发力,管护效能提标升级
  “要时刻绷紧神经,持续压实责任,全面深入排查,举一反三整改,切实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用水获得感和满意度……”在今年全市冬季农村供水保障大走访工作视频调度会上,市水利局主要领导就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各县区闻令而行、主动而为,持续对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人群和薄弱环节进行再梳理;对敲门入户大排查和大走访活动未深入到的工程、村组和人群再排查;对前期走访发现问题已完成整改的“回头看”。同时,密切关注各类舆情信访,充分发挥好基层水管员作用,全力以赴做好供水设施管理管护,让大走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常态化开展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基础上,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四个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总抓手,以压紧压实“三个责任”为强举措,以落实“三项制度”为硬保障,严格对照《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切实履行各自领域的监管职责,合力编织起一张农村供水安全网。
  “过去管理较为混乱,如今我们的36座水库均配备了‘千里眼’,管理系统科学规范,各个水库焕发新生机。”汉滨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全区以标准化建设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水库管理工作被全面理顺,全区因此荣获“省水利厅2023年省级深化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殊荣。
  为进一步解决水库工程设备老化、管理体系不健全、管护经费短缺、管护不规范等问题,从2022年开始,汉滨区对全区36座小型水库创新管护机制,逐一配备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在线监测、实时共享、自动分析,实现监测成果汇总分析、综合数据实时展示、水库险情快速诊断、隐患处理全程跟踪的智能化管理,进一步健全水库管理基础设施,提升了水库管理能级。
  智能化管理仅是我市水利建设累累硕果的一个方面。我市积极鼓励各县级人民政府依规组建或按程序确定国有性质的农村供水管理公司,将县域内重点农村供水工程收归统管,对规模化、集镇、联村等重点水厂实行直接管理,以区域规模化水厂或有条件的千人水厂为中心辐射周边,全力提升供水管护效能。目前,全市共有8个县区成立县域农村供水管理公司。全市遴选10座市级标准化水厂,其中2座标准化供水工程获省水利厅命名。全市8处千吨万人工程获省水利厅命名为“标准化管理工程”。汉阴县、白河县农村供水助力庭院经济发展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全市10个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机构均取得 CMA资质认证,年度水质检测以99.92%的好成绩超额完成。
  确保工程管得好、用得起,经费保障是关键。2022年5月,省水利厅在我市举办“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围绕保障全面加强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深化“政金企”合作。当天,恒口示范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恒源水厂扩容改造工程)获得政府投资1200万元,撬动陕西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4000余万元。
  市委、市政府针对农村供水工程投入大的实际,着力破除长期单一依靠国家投资的惯性思维,开阔视野、统筹谋划、对症施策,多形式多途径多渠道投融资并举,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叠加放大效应,为可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建设管护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制度护航,共建共管常态长效
  “要认真学习省、市、县有关农村供水运行管护方面的政策法规,确保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目的……”2023年8月11日,石泉县水利局城乡供水管理中心技术人员深入池河镇再次组织全镇管水员开展业务培训,并组织村级水管员对供水设施故障排查、入户设施防护、应急抢修等管护技能进行实操培训。
  以培训强本领仅是全市精细化维护农村供水工程的一个方面。根据市水利局要求部署,各县区积极打造专业化管护队伍,通过视频连线、专题培训、送训到村、现场实操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饮水工程管护业务培训,定期对全域村级水管员进行线上和线下指导。去年以来,全市完成管水员培训4310人次,规范管水员协议1007份,兑现管水员工资1276.75万元,保障农村供水安全的人才队伍日趋稳定。
  “若您家供水不正常,水质浑浊、有异色异味、或需要咨询、维修,请及时与供水管理人员联系。若服务不到位,欢迎您逐级拨打监督电话,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近日,白河县每户农村自来水用水户都收到了一份《农村饮水安全用水户明白卡》,再也不用担心“找谁维护”的问题。
  为了实现维护精细化目标,全市一方面加强日常维护,通过落实日常巡查值守、严格管控制水环节、及时定期维护清淤、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全面强化应急保障五个方面,建立健全了无缝对接、相互配套的各项日常管护措施。另一方面明晰各方监管责任,持续强化农村供水监管力度,将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纳入巩固衔接市对县考核,真正做到监管规范化。在巩固衔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省对市行业测评中,安康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既要在点上发力,更要建章立制,确保常态长效。全市上下分工协作,狠抓“五制”细化实化举措,县级人民政府承担供水管护主体责任,水利、发改、财政、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部门按照分工配合做好供水工程管护工作;完善工程维护经费筹集、管水员定期考核、水厂日常运行等长效管护机制,真正发挥制度建设有效作用;通过涉农整合、地方配套以及债券信贷等,多渠道保障供水工程建设与运行;持续做好农村供水动态监测,常态开展饮水安全全覆盖敲门入户大排查,及时发现问题短板,有效消除风险隐患;强化督查指导,推广建设管理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持续推动全市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上台阶、走前列。
  成绩属于过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水利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五化五制”为抓手,朝着全市农村供水水源安全可靠、设施标准配套、水质稳定达标、管护规范统一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