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水利文化>正文详情

家乡的水

作者:石昌林发布日期:2024-09-12 14:22
分享到:

山有多高,水有多长——人们常说“山高水长”;或者,山有多高,水有多远——人们又说“山高水远”。

行走在家乡,无论你是站立在丘陵山脊上远眺浩荡月河,还是俯身于沟壑山谷间俯瞰涓涓溪流,无论你身在任何一处地方,映入你眼帘的无不是清澈之水,灵动之水。家乡明朗的“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征下,月河在秦岭与凤凰山脚下的川道自西向东,昼夜不息,静水深流,润泽出一大片狭长而又富庶的鱼米之地,人称“西路坝子”;而在丘陵与丘陵之间,在沟壑或是峡谷的深处,无数的小溪唱着欢快的歌,扭动身躯,蜿蜒流淌,最终投入月河的怀抱。

眼前的月河,自汉阴县凤凰山主峰铁瓦殿北麓,涓涓细流渐成气势,逶迤东流经过汉阴、恒口示范区,抵达家乡五里铺地界时,已经水势浩荡,波光潋滟。小时候的夏天里,我总能跟着爷爷一起去月河对岸李湾村的姑爹家回礼。每次经过月河,我们都要脱掉鞋袜,挽起裤腿蹚过去。月河之水清兮,河中游鱼,河底石头,皆清晰可见:月河之水广兮,紧跟在爷爷身后,小心翼翼地踩着鹅卵石蹚过,感觉时间总那么缓慢,任凭深一脚浅一脚迈步向前,却怎么也到达不了对岸,而水中鱼儿欢快游动,也在奋力地逆水向上游动。

自房后梁顶的五富路向北步行,接着向西俯身下坡到沟底,可以望见一条由北向南缓慢流淌的罗家河。罗家河流经老家石家营时,又被叫作“洋溢河”,洋溢河继续南流直达黄营村南,与刚进入五里铺地界的月河迎面相拥,水乳交融,也是一景。

沿着罗家河向北上溯,河流湍急,浪花翻涌,这段河被家乡人唤作“中咀河”。中咀河再往北回溯,河分两条支流,东侧发源于黑朳湾沟垴、牛山脚下的五个寨东侧山腰的支流,叫“刘家河”;西侧发源于青木沟垴、牛山脚下的五个寨西侧山腰的支流,叫“汪河”。

带孩子在岳父家避暑的那些年里,每天清晨都会向北步行两公里走进黑朳湾沟垴,到达五个寨的山腰处。在一片浓荫深处,在山崖石头的缝隙之中,会看见水滴从石头缝隙间“滴答、滴答”地渗出,一滴一滴于崖下逐渐汇聚成一泓清泉,然后顺着石罅向下流淌。开始只是细细的一线水流,可还没流出多远,就已然能闻见“哗啦啦”的流水声,成为一条势不可挡的小溪流。黄昏我会带上孩子向西步行十分钟来到汪河岸边,脱掉鞋袜,赤脚站在清凉的水中摸鱼捉虾,嬉水打闹。暑热的夏天眨眼间过去,只留下清凉凉乐陶陶的美好记忆。

如果从我家门前下坎向东走到沟底,眼前又是一条自北向南的小溪。溪水虽也清澈见底,但水量实在太小,加之流程短,所以人们便懒得给它取名,只叫它“河坝”。河坝虽无名,灌溉稻田、人畜饮水,一应俱全,不输河流。闷热的夏日,你若走近河坝站立在河滩边喊一嗓子,或丢一把草木,自会有无数的鱼儿跃出水面,争相觅食,河面上顿时落下一阵密集的白雨。越过河坝向东翻过一道梁即到达丁家营地界,下坡到沟底又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同样自北向南,同样因其水量小、流程短而无名。这些无名小溪山路十八弯,弯弯到河边,最终注入月河。

丁家营再向东翻过两道墚便是党营村。发源于牛山北麓,流经党营村的河流叫“冉河”。冉河自北向南流经牛山村、党营村,于五茨路口南的刘家营村汇入月河。在月河下游,最大支流莫过富家河。发源于王莽山烂泥湖的富家河,蜿蜒南行90余公里,于五里铺周家营南汇入月河。

这些河流都是流淌在家乡低洼处,就像血液流淌在人身体里一样。在家乡的地下,同样流淌着一条条暗流,纵横交错,暗流涌动,人称“地下河”。而家乡人吃水的井就打在地下河暗流之上,日夜不停息。

我家住在高梁上。在我家房后北面更高的一面背湾处,有一口三米多深的水井,井水清冽,甘甜如醴,是石家人老好几辈吃了两百年的古井。古井所在的地方叫作“井泉湾”。自我记事起,爷爷或者父亲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扛起扁担挑起水桶,到井泉湾去挑水,而不管取水的人从水井里挑出多少担水,古井里面的水总是距离井口一尺左右,不多不少,不盈不亏。多少个干旱的春夏季,沟底河坝边的水井里都没水了,而我们家房后的古井里依然是一汪清泉,以至于沟底的人家要挑上水桶爬上一面陡坡来古井里挑水吃。炎炎夏日,大路上的行人口渴了,也寻摸到古井边,上树掐一片油桐树叶折成杯状,趴在井口舀水喝。我们常常可见古井周围堆积着的碧绿桐叶,欣慰和自豪的表情也随之堆满了喜悦的脸庞。

村里有“见多识广”者,逢人便说,这条梁上要出“人”呀。我那时十八九岁的年纪,作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后生,但命中注定要当一辈子乡村教师,为人师表。

很多年以后,回顾自己的人生,一门心思在校园里教书育人的我,走出校门,虽然身无一物,但兼济苍生,自感无愧。生活中不敢偷懒,桃李也算遍天下。而吃着家乡的河水长大的我,自然不会忘记吮吸大地母亲的乳汁和血脉的恩情,早已生成与家乡的河水一样的品质,纯真自然,襟怀坦荡。如果单纯从道义和奉献上来评说,我想,自己也算作一个大写的人,也可无悔地拍胸脯说,对得起家乡山水的养育之情和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