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人民网:“同饮一江水 溯源话安康” ——一滴“南水”的重生

作者:发布日期:2024-10-28 09:26
分享到:


在村民的精心保护与涵养之下,一滴“南水”从安康汉阴县的月河重生了。月河,也恢复了往日绿水逶迤的景象。

月河是汉江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的一部分。曾经,它时不时干枯,易拉罐、塑料袋等垃圾横七竖八的躺在河道上。它的重生,离不开一群由村民志愿者组成的“御源军”。

汉阴县观音河水库。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汉阴县观音河水库。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10月24日,采访团来到了安康汉阴县观音河镇,见到了这支早已口口相传的“队伍”。

“我每天巡查河道、村庄卫生两次,每月能拿1000元工资,既能保障日常生活开支,又能保护生态环境。”62岁的村民刘修玉说。

2016年,在“博元公益”的支持下,由85名困难群众组成了“御源军”。他们负责在各自的居住地捡拾河道垃圾、宣传环保知识、宣讲垃圾分类。几年过去,河道干净了、河水恢复了。当初的困难群众已经“摘帽”,却并未“摘走”护水之心。

现在,“御源军”还有自己的“粮草库”——垃圾分类置换驿站。跟随讲解员,记者来到了这个位于村口的小驿站,只见货架上陈列着花露水、蚊香、洗衣粉等日常用品,上面标记着兑换该项物品所需要的积分。“村民只要将塑料瓶、废电池、纸壳等可回收物品拿到置换驿站,就能置换同等积分的物品。”“博元公益”负责人张元江说。

“御源军”的“粮草库”——垃圾分类置换驿站,货架上陈列着可兑换物品。人民网 王丽摄

“御源军”的“粮草库”——垃圾分类置换驿站,货架上陈列着可兑换物品。人民网 王丽摄

“我捡垃圾已经三年了,积了1000多分,家里用的洗漱物品,从来没花钱买过,都拿分儿换。”一位村民主动凑到采访团中,迫不及待地说。

截至目前,汉阴县在9个镇16个村设立了“驿站”,已向村民兑换价值超80万元的物品,覆盖10万余人。“御源军”的队伍已经发展到142人。

在安康,这样的志愿护水队伍并不少见,在双河镇,有以朱先萍为队长的女子护河队,在汉江上,还有以周云康为队长的志愿救援队。他们把爱,化在了奔涌北上的每一滴“南水”里。

古镇小桥与流水人家,正是安康的灵动所在。安康,打出了“亲水旅游”的一副牌。

石泉县后柳镇码头。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石泉县后柳镇码头。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离开汉阴,采访团来到了石泉县后柳水乡。两山排闼,一水青黛,游人三两结伴,渡船一字排开。石泉,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同时也是国宝朱鹮的栖息地。后柳古镇也叫后柳水乡,是明清时期的码头古镇。

在这里,有一个共识:保护好每一滴水,每一滴水就能产生价值。

“我每天常态化巡河,清洁河道。”后柳镇护渔员鲁健国说,“现在河里的鱼越来越多,水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多了,大家都能吃上旅游饭,我干起来就更有劲儿了。”他笑吟吟地说。

“去年镇政府牵头把我的农家乐纳入乡建项目,还专门请来了北京的专家团队设计改造,建成了水乡山庄民宿。”开了十几年农家乐的村民老李可高兴了。现在,农家乐升级成了民宿,有19间客房。“一般周末都是满的,遇到节假日时,提前半个月就订满了。”

2023年,后柳水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村民们都说,这下,可真是靠水“吃”水!

秋日瀛湖上的“亲水旅游”。人民网 王丽摄

秋日瀛湖上的“亲水旅游”。人民网 王丽摄

山环水绕、烟柳画桥,近年来,安康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6条特色亲水旅游观光线路,并开通“汉江游船”“岚河夜话”等水上旅游项目,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一江两岸”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做足了“水”文章。2024年,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4325.68万人次,游客总消费251.97亿元。

下一步,安康还将紧紧依托汉江水资源,扎实推进水上旅游产品开发,全力建设秦巴生态风景区、康养旅居度假区、精品民宿休闲区、农家民居体验区,把安康打造成全国生态旅游目的地。

水利万物而不争,一滴“南水”,在人们的爱护里“重生”,也带给人们致富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