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中国妇女报:青山不墨千秋画——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素描

作者:发布日期:2024-06-30 16:11
分享到:

    安康瀛湖。党柏峰/摄

    汉水女神像。党柏峰/摄

    看着眼前的果实,毛巧媚眼中充满希望。党柏峰/摄

    安康秦巴山深处,两名农民在农田清除杂草。党柏峰/摄

    朱先萍带领姐妹们清理河道垃圾。旬阳妇联供图

    编者按

    6月20日至26日,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西安、安康、汉中、宝鸡、咸阳等地开展行进式采访,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结合女报特色,从家到景,由人及业,选取普通女性为主角,采用平实百姓语言讲述小故事,全景式立体展示陕西生态“绿富美”嬗变进程中的巾帼贡献和幸福生活。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陕西简称“秦”或“陕”,地处中国大陆地理版图几何中心。巍峨秦岭横亘中部,一手托黄河,一手牵汉水,可谓南之北,北之南,合和南北,有“中央水塔”之称,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拔1700米的月亮垭,远眺秦岭牛背梁主峰,他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四年来,陕西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牢记“国之大者”,持之以恒地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守护好我国中央水塔和中华祖脉,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秦岭人家

    ——农文旅融合见乡愁

    仲夏时节,巍巍秦岭横亘眼前,远山衔黛。鄠邑区蔡家坡村空气闷热,没有一丝风,乌云慢慢聚集。新翻的麦田,土块干硬,掩埋其中的麦茬凌乱又倔强地挺立着,种子正等着一场透雨发芽。

    一山一水一静屋,百村千户万民富。蔡家坡是秦岭北麓山脚下一个独具乡土文化魅力的小村子,绿树村边合,百花绕乡郭,错落有致的关中民居夹杂着清新别致的民宿院落,随处一个转角,便是一处美景,煞是喜人,令人顿时心生恬然不知归处。

    西安版本馆距此不是甚远。蔡家坡村别于诸多关中村落,乡村文化自成体系,亦拙亦雅,这从其颇具生活元素的农民画和生活影像中可窥一二。缘于记者一个关中人之故,当听到该村有一个热闹非凡的农民自己的狂欢节——忙罢,亲切之感悠然泛起,故乡那年那人那事那节顿然浮现。

    割麦、拉麦、碾场、扬场、垛草、晒麦……一场紧张的夏收就这样开始了。听乡邻讲,尽管那个时节非常忙,但是还有几个特色“穷讲究”,礼数自然是必不可少,亲戚之间哪怕是忙里偷闲地走动一下也好。

    最重要的是“看麦稍黄”,这个讲究是针对订了婚的准女婿和刚结婚的新女婿。麦子一泛黄,新女婿们便会身着新衣服,骑着加重自行车(条件好的骑二八型),割上几斤肋条肉、买上几包糕点和烟酒及新鲜蔬菜之类,专程看望丈母娘,吃上一顿荷包蛋,赶忙看今年收麦自己能帮啥忙。

    再一个“穷讲究”就是“忙罢”,大概意思就是急三火四的夏收至播种之间短暂的农事休憩时一个约定俗成的关中节气。这段时间,老百姓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村社自然会请人放上几场时兴的露天电影,或是秦腔剧、皮影戏,引得四乡八邻串门走亲戚看红火,闲坐唠嗑话农事,倒也难得酣畅淋漓,惬意一番。

    麦香过后是端午,乡间小道上不时会走来几位老人,一只胳膊上挎着竹篮,上边盖着一块白布,里边是热乎乎的粽子和刚出锅的新麦白面馒头。一只手还拿着几根新鲜的艾草,从身边经过,那独有的麦香和艾叶的清香会吸引小孩子跟着走上一大段。

    “上车了!”采访团又要赶往下一个点位,云层愈积愈厚,天,更显闷热,雨,自是快来了。

    又见瀛湖

    ——生态发展谱新篇

    青山绿水美居,扁舟闲客肥鱼,翠湖银波千屿。云烟生出,晚归人伴白鹭。

    夏至时刻,恰是雨后,绵延不绝的秦巴山脉云蒸霞蔚,尽眼望去,山水依依,如诗如画。

    陕西安康地处秦巴腹地,河流众多,沟溪密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引汉济渭工程重要水源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党政协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官莫不尽其责,民莫不竭其力,在这一方山水间,用心勾勒出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的美丽画卷,用情弹奏出一曲曲“流水无弦万古琴”的动人乐章。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城市水环境质量和平均改善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夏雨初霁,蜿蜒前行,青山夹水,美不胜收。

    倏然间,高峡出平湖,碧波荡漾。又见瀛湖,已不是旧时模样,唯有澄澈纯美映入眼帘,恰似《诗经》所言: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朱先萍就是这样一位女子。56岁的她是旬阳县双河镇高坪社区爱心志愿护河队的队长。从小生长在蜀河岸边的她,十分喜爱家乡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眼里容不得它受到丝毫污染,只要发现垃圾,便会俯身拾起,这已经是她几十年来保持的习惯。

    8年前,高坪社区移民搬迁陆续入驻340户1200人,比原来增加一半住户和人口,社区卫生和河流环境都受到挑战。朱先萍明白,要想保持社区和河道的干净整洁,光靠自己一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于是,她决定动员社区的姐妹们和自己一起干。“最初,我们志愿队只有9名姐妹,平时在河边散步时,我们经常捡拾河道垃圾杂物。闲暇之余就组织大家对社区公共场所进行清扫。”朱先萍告诉记者,水清了,环境变美了,看着就舒服。慢慢地,姐妹们陆续加到护河队,如今已发展到70多人。

    百河千溪汇入汉江,为了那一份清澈,安康有着像朱先萍一样的38支志愿护河队,用那一抹橘红呵护一渠清水永续北上。

    5级以上堤防731公里,有效保护区域77.2万人及17.46万亩耕地安全;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从2004年的12968平方公里减少到2023年的5729.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4.32%;绿色小水电示范站60座……

    据了解,紧扣强化河湖管护治理重点工作,安康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河(湖)长,签发《总河湖长令》,压紧压实2610名河湖长责任;探索推进公益性岗位护河员制度,每年投入1600万元,落实护河员2692名,让大小河湖有人管、有人治、有人护。创新实践河湖长制全力守护南水北调大水源,率先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机制,推动建立汉江、任河等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志愿护河体系合力守护一江清水。

    保护汉江水质,安康瀛湖库区禁渔十年。护河员们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防联动,组织开展河湖垃圾漂浮物清理、岸线整治和联合巡查工作,每年清理河湖垃圾漂浮物数万方,清理瀛湖库区养殖户468户、拆解网箱31533口……

    乘舟过往,清波潋滟,鱼翔湖底,惊起几只白鹭,隐入岸边农舍密林。

    汉家妹子

    ——湿地公园话幸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虽是人为,却也天工。这是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每个记者的真实感受。

    6月23日清晨,穿桥而过,汉江美景尽收眼底。瓦蓝的天空几朵闲云,看起来软软的,萌萌的,似乎抓一把就能攥出水来,落在汉水里,更多了几分灵动,交相辉映,天水共一色,少了城市的喧嚣,多了些许江南的静美。远处零零散散的小岛,宛如上天遗落的绿宝石,不知名的各种鸟掠过水面,时而小憩,时而惊飞,起起落落。

    下得车来,置身其中。天汉湿地公园风光正好,一处绿地,颇具汉风的天汉楼阁高耸入云俯瞰湿地,似乎在给每一位游客讲述着两汉三国的历史过往和千古风流人物。与之相呼应的是一尊柔美的汉白玉窈窕淑女——汉水女神像,宛在水中央,尽展汉家妹子纯洁无瑕,勤劳质朴的高贵品质。四周曲水流觞,荷叶连连,芙蓉争艳,引得留恋蝴蝶时时舞。

    “这一块不错,你快点过来,赶紧给我们几个拍照呀!”循声找去,荷塘观景平台处,四名女子一袭红裙子,一样的奶白色遮阳帽,随意坐在一起,招呼一名随行男子拍照。她们的欢声笑语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自然也成了记者镜头里的一道风景。

    起身,笑着,带着满足,她们就要离去。

    “大姐,你们是游客还是本地人?”出于职业习惯,我拦住了其中一名女子。

    “我们都是本地的。你们是要采访我吗?”得到肯定回答,大姐爽朗地笑了,满口答应。

    “我们的公园太美了,政府真是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闲聊中,我们得知大姐今年50岁,名叫曾红梅,是陕西亿富建设有限公司一名女职工,今年就准备退休了。

    “这里十几年前就是一块烂滩地,荒草芦苇四处乱长,如今,政府给我们建了这么大一个湿地公园,不但美,还免费,我和姐妹们几乎每天都来这里锻炼拍照。”说罢顺手拉过来一个姐妹,曾红梅告诉记者,这是汉滨区“三步踩”舞蹈队的教练,舞蹈队有200人,隶属市文体舞蹈协会组织。

    “大姐,我看你们的服装一样,是不是舞蹈服?”

    “这是我们用于拍照的服装,女人都爱美,现在有了这么好的公园,我们就想趁年轻也美上一会儿。为了拍照,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多套拍照服,根据季节和天气换着来这里拍。”说这话的时候,她一脸自信,神采飞扬。

    “买这些衣服不得花很多钱吗?”

    “和我们爱美的好心情比起来,这点钱不算啥,我觉得我现在就是30岁的心态。”她的一席话让大家深表赞同。

    聊了没一会儿,几位伙伴催着曾红梅赶紧同去,她未带手机,留下电话号码请记者加个微信,便快步离去,只留下一串快乐的笑声,消失在花海深处。

    晨光里的天汉湿地公园, 郁郁葱葱的树木与五颜六色的花朵相映成趣。恰逢周末,人渐渐多了起来,一只朱鹮掠过平静的湖面,悠然自得。

    黍果飘香

    ——猕猴桃架下说丰年

    6月24日正午时分,从眉太公路出秦岭,随着一股热浪袭来,关中平原在记者们的眼前肆意铺将开来,渭河两岸万物葳蕤,黍果飘香,希望的田野里丰收在望。

    陕西眉县隶属宝鸡,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秦岭北麓,太白山主峰脚下,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是猕猴桃的优生产区,素有“中国猕猴桃之乡”,全县种植猕猴桃30余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综合产值60亿元,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果果”“钱串串”。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的记者们透过车窗,道路两旁几无闲田,挺拔的玉米、红透的桃子、沉甸甸的猕猴桃、鲜嫩欲滴的蔬菜……一个个铆足了劲生长着,随风摇曳,似乎在跟大家打着招呼。

    采访途中路过张载祠,“横渠四句”忽地涌上心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感念先生探求天地真知,谋求百姓福祉的厚重家国情怀,一片翠柏有座张载像,朝着那个方向,心生崇敬。

    连日来,雨水偏少,横渠镇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里的猕猴桃正处于生长期,急需灌溉。烈日当空,远远近近的猕猴桃地头,果农们忙前忙后地拉管子灌溉,累了就寻一处阴凉,坐在地上,看着水慢慢喷洒,黝黑的脸上多了几分舒心的表情。

    “一根小管管,几个小眼眼,流出一点点,湿润一片片。”对于什么是节水灌溉,老百姓没有高深的专业词语,只有直白的顺口溜,让人一下子就心头豁亮。

    “大姐,这是你家果园吧?”路边地头猕猴桃藤架下方,一名妇女穿着一件浅灰色防晒服,坐在小板凳上,眼睛看着地里的喷管,听见有人问话,回过头来。

    “是我家的,你们是哪里的?”她操着夹杂着宝鸡方言的普通话。

    “听你说普通话,不是本地的吧?”

    她略显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你们是记者,怕你们听不懂呀。再说这几年在西安带孙子,必须会说普通话,要不然孩子们该有意见了。”

    闲聊中,我们得知她是眉县咀头村村民,名叫毛巧媚,今年63岁,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也很精神。

    “我和掌柜的前些年一直在外边做生意,这些年国家政策好了,村里家家都种猕猴桃,收入还不错,我们就商量着回来也试着种种,今年第七年,果子也不是很多。”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几根黑色小管子笔直地铺在地面,水呈散射状喷洒开来,地面湿漉漉的。

    “今年天旱,趁着有时间赶紧把树浇一浇,要不然果子就烧伤了。”说着捡起几个掉在地上的坏果子。

    “浇一亩地能花多少钱?”

    一旁的水费员接过话解释说:“节水灌溉不按亩,按流量,一般一小时出水60方左右,一方三毛四,算下来也就20块钱不到。”

    毛巧媚站起身来,给记者介绍自家的猕猴桃,“我们家只有四亩地,后来从别人手里流转了两亩地,总共6亩的园子。”

    问及日常管护,她俨然技术员,“果树一定要尽量矮一些,太高了就没有横条,叶子不多,果子也小。你看今年这天气,那一家的树比我家的高,叶子少蒸发快,一同浇的水,他家的都看着干了,我们家的还很湿。”掀起几片叶子,她小心翼翼拖着一颗猕猴桃,一脸自豪。

    “你们家种的啥品种,价格和销路咋样?”

    “我家的是‘徐香’,去年地头价3块多,一般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客商就会来收,价格合适,我们就一下子卖完了。”

    过了正午时分,天更加热了,即使在猕猴桃的藤架下方,没有太阳,稍微一动也是一身汗。毛巧媚家的地也快浇完了,坐在小板凳上,看着眼前的果实,对于今年的收成和价格,她充满希望。

中国妇女报:http://paper.cnwomen.com.cn/html/2024-06/28/nw.D110000zgfnb_20240628_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