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县区水事>正文详情

紫阳:奋力推进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纪实

作者:发布日期:2011-04-18 11:03
分享到:

“晴天抗旱,雨天防洪!”一位离退休干部曾这样总结自己在紫阳工作时的感受!的确,在紫阳当干部真的很苦很累,特别是防灾抗灾的那根弦睡着了也得紧绷着,人都活得跟马一样睡觉也得保持奔跑的姿式。

紫阳县档案史志局前不久出了一本《紫阳纪事》,随手翻翻却忽然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60多年来这个县几乎年年有灾,并且大都集中在七月份。近10年来,该县就在“黑色七月”相继发生了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

山大沟深、河流密布,是紫阳的典型地貌特征,全县共有大小山峰千余座、河流104条。人逐河而居,地依河而生,特别是集镇几乎全都临河临江而建。这些水不仅是生命之源、生产之源,也是风景之源。

水,静若处子,动如猛兽!谁来驯服?

紫阳水利人责无旁贷担起了“驯水师”的重任,“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争取上级投入水利建设资金高达2.3亿元,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终于使水的性格得以逐渐改变,正按照人们的意志温顺流淌、款款而行……

把天水滞留在山上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诗人李白对黄河壮观景象的礼赞!然而,这个景象如果发生在汉江之畔的紫阳,那么就半点壮观可言也没有了,只有目不忍睹的惨烈。20007.13特大洪灾,联合镇渔泉村整体滑塌,39个活鲜鲜的生命瞬间被泥石流掩埋。据统计,30年来该县因灾损失高达60亿元,200多人因灾丧生。

雨从天降,灾自天来!必须把“天来之水”滞留在山上!

10余年来,该县累计植树造林50多万亩、飞播造林180多万亩、封山育林110多万亩。5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1平方公里,占全县需治理面积的一半以上。修建蓄水设施1000多处。

植树造林固水,修窖建库蓄水、筑堰挖渠引水……瓢泼之水天上来,化作清溪潜流去,这几年,人们已经显明感到“山洪”不再“山红”了。加速推进了生态建设和水利建设,让紫阳山体的涵水能力和抗灾力大大增强。

不久前发生的20107.18特大洪灾,是该县历史上雨量最强、范围最广的一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自然灾害,但是,该县却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泥石流垮塌事故,仅有6人在抢险救灾中牺牲。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紫阳水利人深谙这其中的因果循环,因此工作中便始终坚持把流域治理与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治山促富,以富养山”。特别是“丹治”工程实施以来,更把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作为政治任务完成。使水利建设真正成了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

该县“丹治”工程在全县25个乡镇中涉及21个乡镇,自2007启动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7个项目区、26条小流域63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今年该县还将投资1800万元完成12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人在田里耕作,树在山上生长,水在沟里流淌……这个曾被一些地质专家定性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如今正在加速变成“绿色的海洋”,呈现出一幅“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丽图景。

把洪水束缚在江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的《赤壁怀古》脍炙人口,至今读来豪情澎湃!可是,在紫阳这景象只会给人带来惊骇与恐惧。山洪暴发,浊浪滔天,房倒屋塌,田园被淹,交通、电力、通讯中断……对这些词汇,几乎每个紫阳人都耳熟能详,刻骨铭心!

水,如果不走水道,那就是灾难!必须把洪水束缚在江河,紫阳人毅然奏响了“千里江河缚苍龙”的壮歌!五年来,相继投入上亿元资金、近百万个劳力、数千台机械,持续开展河道疏浚、岸堤修筑、水库加固……

“百里盘河十八湾,七十二道脚不干”,60年代人们在这里“截弯取直,改水造田”,建成了闻名全县的“米粮川”。20007.13洪灾后,该县相继投入上千万元资金“筑堤复垦”,近两年又投巨资实施防洪保安工程。从而保证了这一带4万余亩良田的安全。据统计,近10年来该县共修筑河堤146公里,新建和改造良田8万余亩。

毛坝、麻柳、高滩等集镇老街,几乎年年遭受洪水袭扰,不堪其苦。多年都想修建防洪堤,却因财力有限一直未能如愿。2010年终于争取到中央投资,今年2月已开工投建,工程总投资2742万元。

“十一五”期间,襄渝铁路复线和包茂高速公路两个国字号大项目同时在该县投建,大量的碴石倾泄和堆放为该县防洪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此水利局成了专门工作班子,千言万语协调、千辛万苦巡查、千方百计促改,从而有效保证了沿线江河的行洪安全。

防洪设施与新建项目,同规划、同实施,在大还水利“欠账”的同时,该县始终坚持理清“新账”。紫阳富硒生态工业园区,是该县近年来上马的最大的工业项目,开建之始该县就把防洪堤建设纳入其中,共修筑防洪堤2200多米。“安全”如今已成这个园区招商引资的“金招牌”。

强调“安全”,更注重“美观”。为此,该县提出了建设“汉江画廊”的奋斗目标,大做“岸边”绿化文章,大兴生态旅游产业。修一条堤植一排树,治一条河播两岸绿,沟河两边柳丝飘飘,汉江沿线竹影婆娑,五年来该县沿江沿河累计植树造林近10万亩。

让美水造福于人民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在郭兰英《我的祖国》悠扬的歌声中,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美丽的家乡!紫阳人用民歌把这种意境演绎得更加生动而细腻:“春天的茶叶染绿了江水,夏天的蚕茧涌起雪浪,秋天的桔子红似火、丰收的稻米赛金黄,浪花飘五彩,涛声送清香!”

水,经过调教,不再桀骜不驯,而是秋波连绵……

甘露润田园!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目前该县已建设小型水库1座、塘坝222座、饮水工程279处、集雨工程300余处,总供水能力1.2亿立方米。解决了全县7万多亩农田的灌溉难,连续五年粮食产量都在10万吨以上。

琼浆送农家!通过甘露工程、西部人饮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近年来该县共修建各类人饮工程251处,有效解决了15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受益范围涉及21个镇180多个村。同时,县城和各集镇的供水设施也经过更新换代和改造扩建日臻完善。

水能变电能!止目前,该县已建成大小水电站25座,总装机59670KW。另有11座电站在建,4座电站拟建。据资料显示,该县水电开发蕴藏量高达29.5万千瓦,能源产业已成该县目前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渔业发展快!据测查,该县总可养水域面积高达5万亩,渔产业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仅2010年就成立了4家渔业养殖合作社,发展大鲵养殖大户4户,喂养大鲵2500尾。发展库区水面养殖网箱400余口,面积15000平方米。发展大水面围栏养殖6000亩。全年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

旅游蓬勃兴!经过多年持续绿化、美化,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和景点的建设,紫阳旅游业发展已具相当基础,前景十分看好。今年上半年,安康至紫阳水上民俗生态游首艘游艇将正式开通。据了解,去年该县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高达1亿多元。

今年,是全国水利改革发展新的春天。为赶早市旺市,紫阳人可谓铆足了劲头,年初一收假便接连召开水利工作专题会议。在县政府确定的20件实事工程中,水利就占了4件。为此,县政府已决定拿出200万元资金用于水利普查、编报项目。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该县水利建设投资将超过8亿元。紫阳水利事业发展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