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日报 5月24日第三版)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战略层面明确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突出地位,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事业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水利部门、水利人理当有所作为。
一、加快全市水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
1、恶劣的自然条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特殊的气候特点。资源总量丰沛,但地域、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密集程度存在一定的矛盾。
2、自然条件较为恶劣,调控设施极度缺乏。人员居住分散,兴建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存在工期长、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工程难以形成规模以争取投资。
3、暴雨洪灾十分频繁,水毁修复任务艰巨。近年来,几乎年年发展洪灾,部分区域人均基本农田占有水平已不足一亩,农村堤防及其它小型水利设备极易遭受毁灭性破坏,水毁水利设施修复任务艰巨。
4、工程设施严重老化,更新改造任务较大。全市110座小型水库有效库容仅2867M3,且已淤积30%,登记在册的病险水库达34座,机井、抽水站多数濒临报废。
5、地市财政较为困难,群众投入能力低下。群众投入能力与水利建设任务的矛盾极为突出,特别是防洪、供水等以货币投入为主的工程建设配套资金难以落实。
6、水利专业人才缺乏,行业地位有待提高。基层水利工作强度大、环境差、待遇低,行业吸引力不强,社会地位偏低,部分基层水利站所不断弱化。
二、突出全市水利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水利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主要任务可归结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维护江河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及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水利工作应突出以下几方面的重点:
一是抓好防洪减灾工程。防范暴雨洪灾侵袭,确保广大群众安居是水利部门的首要职责。要在全面治理东坝片区的同时,走以开发促建设的路子,努力提高汉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沿线城镇的防洪工程标准。
二是抓好骨干水源工程。市县通力配合,确保“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洞河水库这一关系月河川道发展的中型水源工程。力争在10—15年内实现全市100余座小型水库的治理。
三是抓好小型水利建设。坚持“小工程、大群体”思路,搞好渠、塘、窖、井、站建设,是土石山提高农田水利化程度、增强农业抗旱减灾能力的唯一途径和现实选择。
四是抓好城乡供水工作。充分利用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机遇,确保广大农村群众饮用卫生、安全水的目标在2015年之前全面实现。
五是抓好水保综合治理。利用“丹治”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保项目机遇,按照“山、水、田、园、路、堤、村”综合治理的模式,逐流域、逐片区的推进。
六是抓好水产渔业养殖。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是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市的水产养殖重点要在丰富养殖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品种选择、产品加工、收购销售、技术培训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抓起,努力形成我市的优势产业。
三、强化全市水利发展的保障措施
1、抓前期,夯基础。“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省在水利方面的投资强度迅猛增加已是必然趋势。市县两级财政应安排必要的前期工作经费,促成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项目及早上马,以支撑全市水利的大发展。
2、抓队伍,强机构。要强化各级特别是乡镇水利机构建设,尽力保证机构单设并扩充人员编制,以肩负起水利项目组织实施及工程管理的重任。
3、抓管理,严执法。在搞好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工程建后管理问题,确保工程的永续利用和效益的长期发挥。对分散的、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渠道、井站等工程,引导群众通过组建协会自主管理。对小型水库争取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由乡镇水管站委托当地干部管理。同时,要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4、抓改革,增活力。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稳步、适度推进县城水价调整,规范村镇供水收费标准,抓好县级水司改革试点工作。改革水利系统勘察设计等事企业单位的能力。灵活技术岗位聘用及干部聘用考核机制,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安康市水利局副局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