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中午12时,暴雨来袭,近1小时降雨达到120毫米,“大沟”区域山洪暴涨,山体垮塌,多处房屋进水或被毁。由于做好了应急准备,及早启动应急预案,提前转移村民,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幸亏提前收到雨情信息,村里的预警广播真是救了大家的命啊!”提起这次洪灾,村主任黄治贵心有余悸。
“2012年8月6日,白河县境内红石河发生50年一遇特大山洪,由于没有山洪预警,没有提前转移群众,造成2死3失踪,经济损失2亿多元。”白河县水利局局长石前义说,“今年出现同样甚至更严重的强降雨灾害性天气,却保证了人员零伤亡,财产损失也降到最低,这要归功于山洪预警的作用。”
今年入汛以来,白河县多次出现局地强降雨天气,而刚刚建成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系统全面“上岗到位”,实时监测,提前预警,犹如防御卫士般为山区群众筑牢安全屏障。
构建监测预警体系 扩大信息覆盖面
白河县地处大巴山北麓,全县山脉与沟相间,无一处百亩平地,是陕西山洪、泥石流高发区,也是陕南秦巴山区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1975年以来这里发生全流域性较大山洪8次,一般性流域山洪几乎年年发生。
白河县政府把山洪灾害防治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工程配套资金筹措,全面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起覆盖全县的监测、预警、信息、警示、宣传防御体系,建成县镇村组户五级预警网络,安装无线预警广播160套、报警器4处,建设自动雨量站7处、自动水位站7处、人工雨量站200处、视频监控站2处、简易水位站14处;建立异地视频会议会商系统,配发卫星电话、对讲机、手摇报警器、应急照明灯、锣铜、口哨等器材;全面做到视频到镇、音频到村、信息入户、消息到人,行成人人参与山洪防御的良好格局。
加强基层联防基础建设 实行山洪群测群防
“我们通过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起科学完整的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镇自为战、村组自救、预警到户、责任到人、院户联防的山洪防御机制,大力倡导因地制宜、化整为零、灵活多样的避灾方式,积极宣传防灾救灾常识,增强了群众的自救能力。”石前义介绍说。
白河县根据各流域和区域不同的防御工作重点,建立相应的群防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制定防御预案,开展防汛演练,组建信息队伍,建立宣传到户、预警到户、责任到户的“三到户”制度,统一制作配发镇村山洪灾害防治宣传栏136个、防治工作制度牌550个、迁安明白卡牌200块,发放宣传手册9800本、宣传挂图9800幅、明白卡小册子2.8万本。
山洪来临,镇村干部是组织群众安全撤离的中坚,而提高镇村干部的山洪防御知识水平则尤为关键。
白河县召开镇村干部培训会议35场次,参加培训人员750余人,进一步完善县镇综合性山洪防御预案13个、村级简易山洪防御预案124个,举行各类防汛减灾演练80余场次,参演人员5000余人,召开各类防汛会议130余场,发展镇村信息员320人。各级各部门针对不同区域防汛重点,建立抢险指挥、信息传递、汛情监测、巡堤查险、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恢复重建等组织,组建各类民兵抢险突击队,储备防汛物资,在山洪来临之前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构建并发挥群测群防体系作用。
完善管理机制 规范操作运行
白河县成立12个镇级山洪灾害及防汛办公室,124个村级山洪灾害及防汛值班室,县防汛办对其统一制作授牌,对镇办公室和村值班室实行山洪灾害防御功能实施统一整合,对镇村统一制作并配发上墙“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制度”“山洪灾害防御值班工作职责”等各类制度牌,对各级单位全面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涉及各类监测预警设备,工程品种多,覆盖面积广,技术含量高,这就需要加强人员培训,普及应用知识。对此,县防汛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分别开展培训,并印发各类监测预警操作说明,使操作人员准确掌握和正确使用设备规范操作,确保各类监测预警系统设施正常运行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面应对暴雨山洪 发挥预警减灾效益
今年7月15日傍晚,白河县出现短时暴雨,强降雨引发白石河、厚子河等河流山洪陡涨,县镇村紧急启动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短信1450条次,接收雨水情信息2400条次,镇村启动预警广播450站次,实施人工观测水位12站次。预警措施及时到位为抢险救灾赢得先机,茅坪镇彭家村、四新村,卡子镇大桥村提前紧急组织撤离46人,构扒镇政府紧急组织防汛责任人和干部奔赴防汛重点区域高庄村,开展巡堤查险,挨家挨户通知村民,110余人全部撤离转移,实现了人员零伤亡。
据统计,2013年汛期,白河县县级预警平台发布预警短信1.1万余条次,接收雨水情信息1.2万条次,镇村启动预警广播5450站次,实施人工观测水位82站次、简易雨量站观测2250站次。通过发布预警信息,共提前转移1250余人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2100余万元,减灾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