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其他信息>正文详情

石泉:水利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石泉县水利局驻熨斗镇板长村工作队扶贫帮困纪实

作者:杨林发布日期:2018-05-14 15:31
分享到:

板长村地处石泉县熨斗镇一个叫“干沟河”的穷山沟里,这里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怪石嶙峋,土地十分瘠薄。全村找不出一块平整连片的土地,80%以上的土地,是鸡窝土山坡地。坡度在20度以上,海拔600——1530米之间,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南区最高峰木竹山就位列其中,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全县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7年,对于石泉县水利局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按照县脱指的安排,水利局包抓最偏远的两个深度贫困村——熨斗镇板长村和刘家湾村。而板长村是五个深度贫困村中最差的一个。随着全县脱贫攻坚战的不但深入,县水利局在熨斗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已到了第三个年头。包抓工作也由过去干部走读式扶贫变成驻村专职包联,两个村的干部也由原先的2人增加到了5人。为确保板长村的顺利脱贫,县水利局党委决定由副局长、防汛办主任亲自挂帅担任队长,组成驻村工作队。然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力度加大,财力增加,并没有改变板长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治穷难治根。村民们依然过着“吃水难”、“出行难”、“致富难”的艰苦生活。20175月在全县开展的贫困户数据清洗时,板长村280户,837人当中,还有125户,387人为贫困人口,占贫困家庭和人口的45%46%。但更为严峻的是缺少水资源,几条沟看不到流淌的地表水。村民们靠山隙间的泉水或是坑塘里的积水来维持生计,一遇干旱天气,几乎无水可吃,村民们不得不到有渗水的地方找水吃。安全饮水无法得到保证。最偏远的二组,住在海拔1000米的青林山上,27户人家,77人,仅贫困家庭就有 7 户,27人。上山下山一个往返需要3个半小时,陡峭的山路,在山林中盘旋。最艰难的地方背着货物上山,要手脚并用才能够上去。笔者第一次上青林山,看到沿途光滑明亮的岩石,还以为是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当村民们告诉我成因时,心里大为惊叹。可以想象这里的先民们日夜穿梭在山路上,经过多少岁月,才将这坚硬的岩石打磨成今天的样子。从山顶上俯瞰,一条新修的公路象巨龙一样,呈三个“之”字形状迎面扑来。

真可谓:“山险风景秀,人杰地自宽。顶峭松多瘦,崖悬石尽牢。攀登汗如雨,归来腿愈酸。不为贫困苦,脱贫不畏坚。”

一位村民感慨地告诉我:“这些都不算啥,我们这最恼火的是没有水,吃的是坑塘水,蚊虫飞舞,落叶满塘。水都成了绿色,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呢……”

听到这些,我的心酸酸的,感到特别难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们就

面对这种特殊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县水利局的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局长王溪泉深有感触的说:“没想到板长村的条件这么艰苦,村民们的吃水问题至今都没得到解决,这是我们水利部门工作的失职啊……”他亲自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到贫困户家里询问饮水困难问题,指导检查脱贫工作。在6组贫困户周世豪家,当问到水利局驻村干部来了几次,解决了什么问题,满意不满意时,周世豪激动的说:“满意,满意。他们隔三差五的来,问这问那的,十分关心我们。”又问到目前家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周世豪毫不掩饰地说:“就是吃水困难。啥时候把吃水的问题解决了,就好了!”王溪泉局长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深情地说:“老哥哥,我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他指着随行的工程技术人员:“你们一定要找好水源,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下多大的力气,花多大的代价,也要把老百姓的吃水问题彻底解决好。”临行前还告诫在场的驻村干部们,既然来搞扶贫工作,就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才会不辱使命,完成好局里交给你们的脱贫攻坚任务。最后,他鼓励大家:水利建设要为脱贫攻坚助力,让板长村的百姓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水利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主攻安全饮水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安全饮水是衡量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指标之一,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脱贫帮困成效的重要体现。针对板长村严重缺水的实际,驻村工作队及时厘清了工作思路,以解决老百姓最为迫切,最为需要为己任,把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当做板长村的头等大事来抓,当做脱贫攻坚的突破口。通过对板长村6个村民小组的分布和水源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把习近平总书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板长村建有药木树和道子庙两个安置点,集中安置移民搬迁贫困户68户,250人(药木树41户,144人;道子庙27户,106人。)一下子集中这么多人在一起生活,最突出的就是吃水问题。而药木树安置点周边没有水源,怎么办?困难压不住水利人,越是困难越向前。工作队的同志们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寻找破解难题。“第一书记”谢小龙凭着从事水利水电设计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从板长村4组龙洞湾的地方用输水管道调水,两地相距3公里。“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这得花多少钱,代价太大”;也有人说:“那里的水太小,根本满足不了200多人的用水困难……..”谢小龙耐心细致的解释道:“我曾去现场踏勘过,那里的水确实太小,是无法满足这么多人的用水需要,但距离那里1公里的六组还有一股酒杯大的山泉水汇集在一起,如果还不行,就找第三处水源,这是唯一解决的办法啊…….”听了他的一席话,大家的心里才松了一口气,思想得到统一,行动就有了方向。工作队立即把这一情况汇报给王溪泉局长,他听了汇报,当场拍板定案:“只要是能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花再多的钱也值。就这么干!”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工作队和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1778日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一组贫困户代成金手捧白花花的自来水激动的说:“多亏了工作队的同志啊,让我们吃上这么干净明亮的自来水……”整个工程共修建过滤池2处,高位水塔2座,埋设输水管道5000米。总投资达70多万元。至此,板长村药木树、道子庙安置点250人的安全饮水困难得到彻底解决。这只是驻村工作队解决群众吃水难的一个缩影。

板长村现有280户,837人分居在高低不一的大山里,山高坡陡,缺少水源。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安全饮水,工作队员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没有一个队员打退堂鼓。他们冒着酷暑严寒,翻山越岭,终于在木竹山背面后柳镇的长兴村,发现一处水量丰沛,水质优良的小溪水,海拔1070米,距离板长村六组15公里,落差50米。管道全部在密不透风的山林中穿行,个别地段几乎是绝壁,无路可行。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埋设管道异常困难。副局长李品宝带领队员们亲临现场,查勘施工方案。他说:“即使工程再难,代价再大,也要把工程建好,让老百姓吃上安全的自来水。”工程按小型水厂的标准,利用输水管道,安装一体化净水设备,修建一座200立方的高位水塔。彻底解决一、五、六组村民近500人的吃水困难。工程总投资120多万元。施工单位正在加紧施工。预计今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为了解决全村的安全饮水,工作队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和多措并举的方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对于有水源,相对集中的农户采用集中供水;没有水源、居住又分散的农户建一口水窖,解决饮水困难。全村需建水窖50口,投资60万元。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达280多万元。

抢抓机遇,加大道路建设力度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无数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板长村是个“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的深度贫困山区。交通条件十分落后。长期以来,“出行难”是困扰板长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全村唯一一条从熨斗镇通往中河村13公里,宽3.5米的村级水泥路,如今也已是凸凹不平,破损严重,垮塌的护坎随处可见。给来往车辆的通行安全带来巨大的危险。给摆脱贫困难度大,困难多,也使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抢抓脱贫攻坚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加大道路建设力度。20175月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板长村两条共计9公里的联通路同时开工建设。没有资金,请施工业主垫资修建。驻村工作队还调配懂技术的专人,明确责任,全力以赴投入道路建设施工中。队员们顶烈日冒酷暑,汗流浃背,白天走家入户宣传动员,调解道路用地问题;晚上又披星戴月召开院落会,组织劳力砍伐树木,开通毛路。为挖掘机施工扫清障碍。

一组组长贾荣新是一位老退伍军人,今年已经65岁了。听说村里修路要占用他家的地,他二话不说:“只要修路需要,修到那就占到那,不要一分钱的代价。”他还主动提出帮忙,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的修路热情高涨。几年前,村民们自发集资好几万元修了一条2米宽的便道。由于不懂技术,坡度太陡,不符合要求。现如今驻村工作队来了,又遇上脱贫攻坚的好时机,这是村民们梦寐以求的好事情啊。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五六个村民主动上路砍伐树木,清除施工障碍。地里的玉米再过一个月就到了收获的季节,但为了修路,没有哪一位村民提出赔偿的要求。面对村民们的热情和支持,更激起了驻村工作队的决心:只要打通板长至高兴、板长至麦坪至中坝大峡谷风景区的旅游线路,开发建设木竹山风景区,凭借燕翔洞环线旅游的机遇,大力发展具有高山特色的种养业,带动经济发展。才能够走出恶劣环境的困扰。脱贫攻坚才有了希望。老百姓的收入才会有保障。到那时,村民们的出行难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为发展经济奠定基础。必将成为板长村致富路。

发展产业,奠定致富基础

受地理条件限制,板长村没有支柱性产业。更不用说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地里种的庄稼除了玉米就是洋芋和一些杂粮。投入大,产出低。几乎没有效益可言。

一位资深的镇干部形象地告诉我:“这里的老百姓思想观念很落后,也很保守。一年忙到头,你问他收获的玉米哪里去了?喂猪了。猪呢?吃了。钱呢?没了。村民们都在艰难的‘熬’日子。要想脱贫致富太难啊。。。。。。”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这里的水土却养不了一方人,圆不了年轻人致富的梦想。青壮年们纷纷外出务工。把全家人过“好日子”的希望寄托在远方。和所有贫困村一样“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 的“三缺”问题十分凸显,成为板长村发展的严重短板。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让老百姓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种植品种和模式尤为重要。工作队组织贫困户到后柳镇磨石、长兴村参观学习,看看人家发展香椿产业,李子园建设的规模和效益。通过对比,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一起奔小康,过上好日子,实现脱贫致富。这不仅是对驻村工作队的考验。也是每一位队员要面对的挑战。有着三年驻村扶贫工作的元老级队员胡伟,父母年近八旬,儿子在汉中市读初中,妻子在税务部门工作,家里的重担全部扔给了妻子。他一个人就包联了14户贫困户;年龄最小的队员丁钊,是一名退伍军人。没有农村工作经历。儿子刚上幼儿园。妻子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年幼的儿子。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一个人承担起13户贫困户的包联工作,从无怨言。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驻村工作队员们舍小家,顾大家。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2017年县水利局投资7万元从镇坪县土豆研究所调运150亩高山洋芋种分发给贫困户家庭,仅此一项就增产洋芋30万斤。为加快板长村种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带领作用,流转贫困户土地近100亩,带领20户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采用“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模式,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嘉盛公司联系,解决销路,发展订单农业:种植辣椒50亩,南瓜50亩,糯玉米30亩。全村共发展密植桑园200亩,玉米300亩,洋芋200亩,茶园240亩,拐枣200亩,香椿86亩,李子84亩,核桃120亩;养鸡2500只,养猪500头,牛100头,羊200头,养蜂120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这些产业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村民们获得的实惠将会越来越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也深入人心。俗话说:靠山吃山。板长村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四面环山。林下经济是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2018年新年伊始,征对板长村的实际,驻村工作队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认真研判定位,大家一致认为:把槐花蜂蜜作为板长村的主导产业,发展槐树林500亩,养蜂300箱,林下种植魔芋、洋火姜、养鸡等,形成立体种养殖产业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板长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