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陕西日报:吉红 让秦巴山区水美人富裕

作者:发布日期:2018-06-22 11:18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吕扬 通讯员 李晓春

  学人小传

  吉红,男,19679月生,日本广岛大学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1月作为首席专家负责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以来,吉红长期扎根秦巴山区,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及产业服务工作,研发了多项生态渔业关键技术,为安康市渔业产业规划建言献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安康市渔业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5年来,吉红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32名,先后主持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推广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

 

  20世纪90年代,陕西安康水产养殖业主要以鲤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主,品种比较单一,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安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吉红先后引进淡水小龙虾、框鳞镜鲤等10余个品种。他特别筛选了生活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名贵鱼类——匙吻鲟,第一次将这种无须投饵即可养殖,同时可以净化水质的“洋家伙”引进安康,通过试验研究推广灯光诱饵技术、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山区流水养殖技术等,突破了北方地区匙吻鲟繁殖生产瓶颈,成为安康渔业的一张“闪亮名片”。11年来,吉红的足迹遍布安康的山山水水,为安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水产养殖特别是匙吻鲟的养殖,保证了汉江出省断面水质优良,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良好局面。

   用科技打造安康水产的“闪亮名片”

  20043月,在日本广岛大学生物生产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的吉红回到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水产养殖专家,吉红被派往全省考察。来到水资源丰富的安康时,他心里就想着能否为安康渔业发展做点什么。谁也没想到,从此他与安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71月,在吉红教授的努力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在汉滨区恒口镇成立。吉红担任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团队成员包括7名博士、3名硕士。此后的1年,吉红和团队成员考察了众多河流、水库、池塘、稻田等可开发和利用的水资源。

  经过前期调研,吉红发现生活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是一种以浮游生物为食、养殖成本低、生长速度快且能净化水质的鱼类,是贫困地区群众发展渔业的理想切入点。

  然而,引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吉红将引入的10万尾匙吻鲟鱼苗全部在石泉县投放。眼看鱼苗有了起色,不料当年的一场洪水将所有的网箱全部冲毁,吉红团队几个月的心血付之东流。之后,吉红将试验点搬到了瀛湖,选择了王岩村、洞桥村、清凉关3个试验点进行试验。

  家在王岩村的张磊从未想到自己会子承父业,成为一个渔民。2008年,当父亲张善平被吉红选定为匙吻鲟养殖核心示范户后,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保专业的张磊对此产生了兴趣。一毕业,他就和5名同学注册成立了安康市汉水兄弟水产有限责任公司,一门心思经营匙吻鲟。

  “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烈日当头,吉红老师每个月至少来两次。我们利用他推出的灯光诱饵技术,在网箱上面架上灯,将飞虫等鱼类的天然饵料吸引过来,为鱼苗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加快了生长速度。”张磊说。

  匙吻鲟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当时每公斤零售价超过100元,市场前景广阔。但鱼苗引进来怎么养,网箱深度多少合适,一个网箱养多少鱼,怎么解决鱼食问题?这些难题不解决,匙吻鲟就难以在瀛湖“生根”。

  2013年,吉红教授带领团队攻破了匙吻鲟人工繁殖技术。自此,这种鱼在瀛湖开始大量繁殖,成为撬动安康渔业发展的新支点。此后,吉红先后为安康引进了淡水小龙虾、框鳞镜鲤等10余个品种,其中仅匙吻鲟1年饲养量就超过100万尾,解决就业3000多人,为安康市渔业新增产值3000余万元。

  培养留得住的乡土人才

  “这个公司能走到今天,既有吉红教授的技术帮助,更有他精神上的支持,这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2014年,在北京当了8年厨师后,汉阴人陈小松回乡搞起了水产养殖,“头两年我不懂规划,也没有技术,鱼的产量上不去,基本没有利润。创业时从银行贷款200万元,每年挣的钱还不够还利息,加上土地租金、工人工资,资金链经常断掉,我一度想要放弃。”

  2015年底,陈小松认识吉红后,局面开始逆转。“他帮我解决了池塘建设规划和鱼苗繁育问题,传授了黑水虻喂养甲鱼、稻田养殖小龙虾等技术,特别是鱼菜共生的思路让我受益匪浅,渔场效益很快得到了提升。”陈小松说,如今鱼塘的亩产从250公斤增至1000公斤,而且增加了观赏鱼等新品种,2018年毛利润预计达40多万元,开展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更是吸引了周边众多群众参观学习。更让陈小松感动的是,吉红团队给他的技术服务全部免费。

  与陈小松相比,26岁的冯鹏则幸运得多。学习水产专业的他,本科阶段就曾在学校的试验站实习,2016年在吉红帮助下,研究生还没毕业的冯鹏就成立了安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吉红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下,20178月,冯鹏带领团队正式攻破了斗鱼繁殖技术,填补了西北地区空白。

  201610月,吉红与企业合作组建鱼跃汉水星创天地,目前已有6家企业入驻。为了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吉红创新推广模式,积极为安康渔业发展引智借力,培训水产养殖技术人员500多名,培训养殖人员1万余人,技术扶持水产企业12家。同时,以多平台沟通、多形式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为推广理念,吉红与地方同行合作组建团队,建立起“汉水渔业在线”网站、“秦巴冷水鱼产业交流群”微信群,全力为产业发展服务。

  2015年以来,吉红先后成立了安康市水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康市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领衔的陕西省首家水产院士专家工作站,同时与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日本国立养殖研究所、意大利都灵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紧密合作,邀请相关专家100余人次针对秦巴特困地区脱贫致富与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水环境保护等关键问题,开展技术研发和专业培训,为秦巴山区生态渔业创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为安康市乃至全省渔业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2006年至2017年,安康市水产品产量从6687吨增长到4.5万吨,渔业总产值从0.8亿元跃升至20.2亿元,渔业占全市大农业的比例由1.23%增至12.0%。水产养殖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除了将技术送到基层,吉红积极加强校地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11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产专业806名本科生先后到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实习,82名硕士、12名博士来站开展科研工作。

  吉红说:“秦巴山区水资源丰富,我希望下一步能够携手自己的科研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为这里的农民早日脱贫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