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很小,小的一眼能够看全它的全貌,但它的名气却很大,在方圆几百里享有盛誉,只要提到它,人们都说“知道!”它就是恒口示范区李家湾村的滴水岩。
滴水岩位于李家湾村的北面。李家湾村坐落在凤凰山的半腰,这里地势平坦,群山环抱,是一个天然的小盆地;这里屋舍相连,土肥水丰,山水通幽。四周的泉水在向下流淌过程中,形成了一条岁月的沟壑。沟壑里的水质清澈,蜿蜒而下。泉水流过村子北面不远处的小出口,便不再是缓缓前行了,而要经过一个90度的悬崖,一个迅疾的俯冲。由于落差大,水流急,加之有巨石阻隔,站在几百米开外的地方朝这里看,仿佛从天上飞下几道银色的丝带,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少年时,在五彩缤纷的夏季,我和小伙伴们常到这里嬉戏。瀑布四周几百米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葱郁的阔叶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草。清晨,云雾缭绕的大小山峰,若隐若现,朦胧间露出峰顶;瀑水飞溅,微风轻拂,飘飘洒洒,如薄雾,似细雨;瀑水跌涌之声与峰顶松涛互相呼应,像无节奏的海浪,似排山的巨潮,又若千军万马于远古陷阵,战鼓雷鸣,虽实如幻。山泉水从悬崖上坠落后,继续沿着山涧,翻山越岭,一路狂奔汇入月河,灌溉着下游的百余亩稻田。因为瀑布,人们便记住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本来叫“滴水岩”,又因为这里是百丈绝壁,如今的人们也有叫它“滴水崖”的。
李家湾村不大,以李姓为主,50余户200余人,祖祖辈辈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着。三十年前,凡是来过李家湾村的人,没有人不为该村的富庶和环境的幽雅惊奇。早年,不知是哪个熟读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秀才,头一回经过李家湾村时,忍不住惊叫“桃花源的地方到了!”因此民间有了“桃源村”的叫法。条条银练细流经年不息,不但给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丰盈的生活水源,而且农业用水也有足够的保障。每年的农历四五月,漾着清波的层层梯田中插满了碧绿的秧苗。李家湾村风景迷人,生态环境优美,生产出的稻米品质优良,曾经是旧时的贡米。幼小时,我们经常随父辈在滴水岩放牛、割牛草,在鹅卵石下逮小鱼、抓螃蟹,在溪流里面游泳,留下了无穷的快乐。那时李家湾村也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一丛丛栀子花、一簇簇月季花争相绽放,家家房前屋后栽满了的杏树、桃树、枇杷等果树,树上的果子日渐成熟,它们散发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甭提有多诱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曾经的山峻水清花果香,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快乐无忧,并且这里出生的后生晚辈们,女的白皙漂亮、男的英俊魁梧。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打工潮的兴起,李家湾村的后生们有的也走出山外。山外的世界很精彩,山外的钞票挣起来容易,山外的生活充满了诱惑。于是,一个个后生们喜欢上了外面的生活,感到以前生活的原始落后。于是,外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现在,几乎没有男女青年呆在家里,呆在家里的除了老人就只有小孩。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以后,植被更快地蔓延开来,树木日益高大起来,野鸡野兔野猪等动物也逐渐多起来。这样,农民们种的庄稼几乎是有种无收,甚至于有时还不敢收。小孩们也渐渐地不敢出门,大多只好呆在家里。荒草渐渐地在梯田里在村子中蔓延开来,土地开始荒芜起来,果树上的果子纯粹成了小鸟的美食。
2000年以后,伴随着山区移民搬迁的发展步伐。川道集镇的交通便捷,购物方便,文化生活丰富,这对山里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那些在外地早期捞到了“金子”的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就争先恐后的在政府规划地购地,设计并建造出自己心仪的洋楼,开始融入时尚现代的城市生活。如今,李家湾村的村民都搬到川道社区居住,不少人在城区还购买了商品房,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村子里的村级道路都得到了硬化改造,交通方便快捷多了,从安康城区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达滴水岩。现如今每天早晨或者下午,越来越多的五里、大同、恒口的人走路去滴水岩观瀑、去李家湾看花看树,或者站在高处,俯瞰高楼林立、繁华气派的“西路坝”。今日的李家湾,俨然成了西路坝人民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