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经常在老家的大山梁上放牛,每逢下大雨小河里涨水(那时候,雨特别多,一下就是好几天),就能看到远方有一大片明晃晃的水域。时常望着那片水出神,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一起放牛的大人们告诉我,那就是汉江河。
1983年暑假的一天,我在老家大山上发现昔日看到的水域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才知道安康遭遇了大水灾,汉江河水暴涨,洪水越过城堤,全城遭遇水毁。我的数学老师开学后给我们讲:他当时正走在街上,听到广播里呼叫快速撤离,他飞快地往家里跑,还没到家门口水就涨上来了。他抓住楼上人伸出的长木棍,爬上了二楼,冲向楼顶,才算是捡回一条命。
1988年,我考上了安康第二师范学校,平时都要从七里沟口坐渡船进城回家,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汉江。
那时候,汉江是无拘无束的满河水,河水清澈见底(汉江水电站1990年年底才开始蓄水发电),只有汉江上游下雨涨水了才显得浑浊。我们经常利用美术课写生的时间来到汉江河边,在河边寻找有造型的石头,回到学校后制作石头工艺品。我清晰地记得,当年我们学校制作的石头工艺品展览在安康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由于交通还不方便,从学校进城来回都要坐船。每次坐船我都爱靠着船舷弯腰把手伸在水里戏水,与水亲近。为此,我多次挨了船艄公的斥责。
1990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安康发电站的枢纽部分,看到那一台台发电机组,聆听技术员的讲解,心中对汉江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敬意。
毕业那年,我和同学一起在汉江河边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合影。那些发黄的照片,见证了汉江的过往,至今还保存在我老家的箱子底,每每拿出来欣赏,都会勾起人无限的回忆。
等到毕业分配了,我回到老家的大山工作,远离安康城区,疏远了我心中的汉江。汉江河的清澈、宽阔却时刻在我心头萦绕。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我对汉江河的牵挂、依恋。婚后便居住在安康城区,就有了与汉江常年厮守的机会。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汉江东坝河堤的修建,水淹安康的历史将不会重现。汉江河的桥面上架起了四座桥梁,让江南、江北交通顺畅。安康东坝大桥(四桥),成了安康夜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人们前来纳凉、观光。
清澈干净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汉江水,被列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当一江清水供往北京的同时,也为汉江增添了新的标签。
汉水滋养了安康,汉水丰富了安康。 安康汉江龙舟赛已成为安康的一张名片,安康瀛湖也是全国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因为汉江,安康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因为汉江,让更多人走进安康、建设安康;因为汉江,让安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汉江是安康的母亲河,她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无穷内容。清晨的汉江,浓雾弥漫,装扮着汉江,宛如人间仙境。随着太阳的慢慢升起,柔风吹拂,雾舞动着缥缈的身姿,美轮美奂,留给人们无限遐思与感慨。
夏日的傍晚,我常常漫步在汉江河边,享受河风带来的凉爽。走累了,就坐在汉江边,欣赏灯光下波光粼粼的水面。望着平静的汉江水,我常常出神。我想起建房那年的夏天:帮我建房的一对夫妇,正在搅拌机下工作,突然接到电话,说他的两个孩子在汉江河边洗澡掉进淘沙的水坑里了。第二天,他们夫妇没来干活了,一同干活的其他人悲伤地告诉我,多可怜的两个孩子,就这样被淹死了。我听后心里难受了好多天,憎恨那些在汉江采砂的人,同时也看到了温柔的汉江也有凶残的一面。
现在汉江河上看不到淘沙的船只了,河滩上绿洲遍布、野鸟群飞,给汉江带来无限地生机。勤劳智慧的安康人围绕汉江打造出汉江龙舟文化园,汉江公园,汉江上河美食街,汉江奇石展,一系列关于汉江的文化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
我站在汉江四桥上,惬意地欣赏汉江的夜景,让我想起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诗句。汉江两岸的灯光把汉江装点的活力四射,唯美如画,充满了诗情画意。我望着脚下的汉江,思绪飞向了汉江与长江的入汇口,那将是怎样一个壮阔的场面?
安康汉滨段只是三千里汉江的一部分,我们享受着汉水带给我们的恩惠。汉江用她的无私、包容默默地服务一切,诠释水韵安康的内涵。汉江,以她博大的胸怀,深深融入我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