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其他信息>正文详情

我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局良好成效凸显

作者:发布日期:2019-11-25 15:40
分享到:

我市自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以来,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狠抓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强力推进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编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美丽蓝图展现世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是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必然选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创建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决定》,决定要求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四年创成功,2022年各县(区)达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标准;2023年全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根据决定,市创建办负责牵头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规划编制工作。目前,九县一区创建规划已于9月份全面完成,市级创建规划已于10月份全面完成,并全部通过了省级专家组评审,针对我市生态薄弱环节,将规划指标化、指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根据规划安排,市级投资13亿元,县级投资100亿元,全市共计113亿元52个项目。宏伟蓝图、美丽画卷已经制定,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让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为安康的“金字招牌”,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社会和谐、生态文化繁荣的西北生态经济强市。 
    二是实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力度空前加大。年初,市政府召开常务会、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安康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市创建工作,并召开了全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启动会议,10月30日市人大审议了市级创建规划,11月中旬市政府正式颁布实施。10县(区)创建规划已通过县级人大审议并颁布实施;全市已有139个示范镇、1321个示范村创建方案通过省专家组审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已建成和在建镇级污水处理厂40个、垃圾处理厂15个,汉江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二类标准,近三年空气优良天数均达到310天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中心城区、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雾霾锁城、水体污染、土壤毒瘤等问题基本消除。目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拥护,全域创建、全民创建的强大合力已经形成,工作力度空前加大。
    三是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热情氛围浓厚。市创建办多次组织召开了全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培训会,编制了《安康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手册》,印发了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倡议书,并结合季度创建考核,加大创建宣传力度。经市统计局调查问卷,今年我市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知晓率为88.46%、满意度为89.23%,实现了创建工作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行动,营造了“人人关心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全社会共同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大格局已经形成。
    下一步,我市将整体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全域创建工作,高质量、快速度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
    一是强力推进全域创建。制定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示范县(区)2020年创建年度目标任务,督促各责任牵头部门、县区制定2020年工作方案和年度目标任务,并要求各责任县区抓好辖区内镇、村创建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按照“市级抓市县,县级抓镇村”的分级管理模式,将市县镇村四级创建工作同步开展、整体推进,实现全域创建齐步走。
    二是狠抓工程项目建设。针对工程项目投资大、时间紧、任务重、建设工期长的特点,立即启动全市52个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掌握进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每项工程按时间节点要求,有力有序推进。
    三是培育迎验示范典型。结合示范市34项市级创建指标和示范县(区)37项县级创建指标,根据重点建设项目工作台账,选取基础条件好、工作开展实、整体形象好的项目为迎验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高标准完成迎验评估准备工作。
    四是查找薄弱补齐短板。将我市城镇人均绿地占比、公众绿色出行率、生态设施建设滞后等生态薄弱环节为主攻方向,研究推进具体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鞭策后进、激励先进,让短板不短、长板更长。
    五是提升知晓率满意度。聘请省、市专家适时对创建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创建工作能力。通过创建工作考核,对所有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问卷测试,以考促学。同时,向社会发放宣传资料,并以报刊专栏、有奖问答等方式提升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激发群众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