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水利文化>正文详情

恒渠情深

作者:李永明发布日期:2021-02-02 08:42
分享到:

老家门前有条渠,离我家不到300米远,至今已经流淌了40多个年头。

这条渠叫做恒惠渠,也叫千工堰,它从恒河一直流到月河,全长21公里。家乡人对这条渠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每谈到它时都说,是“河”。河里要放高水位了,农田要补水了,雨停了,河水泛清了……慢慢的人间烟火味道,淳朴而厚重。

这条渠承载着家乡所有的生计,滋养了我们的生命。几十年来,它用清澈的波浪,默默地浇灌着我们的家园,哺育着乡亲们,家乡的五万余亩农田的灌溉,以及乡亲们喝水、用水、种菜、洗衣等等全靠这条渠。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青年时代的父亲和乡亲们一道用着原始的锄头和铁铲,手提肩挑,用土夯筑牢,男女老少一起上,战晴天斗雨天。寒冬腊月,冷风瑟瑟,乡亲们都挥背大干,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恒惠渠的开挖,终于,上流下接通水了。从此,我的家乡再无贫瘠之年,每年渠水横流,绿波荡漾,浇灌着家乡的好田好地,家乡的小麦、水稻、油菜丰产增收,米面油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家乡人吃上了白米细面,成为西路坝一带的“白菜心”,四季无忧。

这条渠也是我们青少年时代最快乐的伊甸园。没有玩具,小伙伴们就把竹叶采下来折叠成小船,几十只一起堆在一片宽木板上,搬到渠道里,一艘艘的顺流而下,然后我们叫着追着,看谁的船漂得远,就算全部沉下去了,也不沮丧,继续折,继续看它们随水漂去。夏季是孩子们最渴望的好时光,每到傍晚,我们在渠道里洗澡打水仗,这时候母亲总是一个劲地叫嚷:“娃呀,么游了,么跳,留神脚下有酒瓶瓦砾扎脚。”我一个猛子顺着水流漂出十几米才露出头,抹着满脸的水珠,朝渠道岸上追过来的母亲做着鬼脸。

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哥弟都勤奋学习,吃苦耐劳。告别了家乡,参加了工作,但是我们的根还在故乡,我们的心还系在那里。逢年过节,我们就回到家乡,沿着渠道走,一路上走得很远,谈学习,谈人生志向。后来,我们又相继成家立业。有时候,我们相约一道回家,总是要在渠道边驻足停留,聊工作聊事业,也聊恒渠的贡献,叙说浇水种菜的艰辛,谈起捉螃蟹、打水仗的趣事,扯到小时候的某些糗事,不禁哈哈一笑,回味无穷。

这条渠,曾经浸染了父老乡亲勤劳汗水的生命渠,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焕发着日新月异的活力,乡亲们心中淳朴的梦想就是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就是山清水秀,五谷丰登,建设好家乡,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更是我们事业里的一脉传承。

遥远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放眼望去,渠道两边都盖起了高端大气的楼房,花坛里栽种着鲜艳的花木,没有花坛的都栽种着石榴、香樟、柚子树,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停放着家用小车,展现着新农村的新景象。当年沿渠栽下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绿荫如盖,在千工、杨庄等村,还能看到稻菽千重浪的景象,不时飘来稻花的清香,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这条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靓丽的风采,呈现出更加饱满的勃勃生机。

那里有母亲的微笑,那里有大地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