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文友的饭后闲谈中得知,我每天的饮用水来自于秦岭脚下,汉江北岸的黄石滩水库。我的好奇心悄然升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生命之源,造福一方百姓。这个疑问如同一颗种子,深深地埋进心田。
3月6日,安康日报社、安康新闻网新春走基层组织汉滨区水利局、江北街道、老城街道部分通讯员,到黄石滩水库开展交流学习。我喜出望外,终于有机会去找寻心中的答案了,怀着期待的心情,开始了学习的旅程。
大概40分钟后,车子在一个院子里停下,大家纷纷走下车,想必是到了,我来不及缓解晕车的不适感,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与黄石滩的满园春色撞了个满怀。
在大家稍作休息期间,我在院子里随意踱步,走在大门口的时候,一块刻着《我来了》歌谣歌词的石头映入眼帘。“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唱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通过这些歌词,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水利人撸起袖子、挥着锄头、喊着号子建设八一水库的场景,同时也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安康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跟着黄石滩工作人员董海萍介绍的方向前进,一个偌大的水库出现在眼前,水面平静又清澈,好似一面镜子,平躺在群山之间,供群山欣赏自己的容颜。只见山影倒映在水中,宛若一副天然的水墨画,偶有鸟儿叼着觅来的食物回巢,掉下一些细屑,使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宁静而唯美。此情此景,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苏轼笔下“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的诗句,一时间竟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据工作人员介绍,修建黄石滩水库起源于1998年八一水库上游特大洪水造成水库严重淤堵,水库濒临报废,为保障灌溉,持续发挥已有的渠道作用,2000年在八一水库下游修建了黄石滩水库。老一辈的建设者从用最简陋的工具筑坝建库、凿山开渠,建成八一水库灌溉工程,到完成陕西第一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黄石滩水库,是安康水利建设工程的一座丰碑。为大力弘扬水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汉滨区延安精神研究会把黄石滩水库作为延安精神的践行研学基地,打造中小学生、科研人员、机关干部等学习教育阵地,并以此为契机,奋力谱写汉滨水利建设新篇章。
目前,黄石滩水库已经发展成集灌溉、防洪、供水、养殖、旅游多元化综合水利工程,承担着农业灌溉、生态补源、城乡供水、防洪抗旱等重任,总库容4177万立方米,惠及人口30万人,83个行政村。看似简短的一段叙述,却是建设者们流了无尽的汗水、坚守了无数个日夜所换来的民生保障工程。
黄石滩水库用现有的软硬件平台,彰显着“我与时代同进步”的发展风采。在黄石滩水库坝后、总干渠渠首退水闸处安装了生态流量监控设备,该设备可与市、区下泄流量在线监控平台联网,接入流域达标流量、生态洪流和水位信息,既减轻了水库工作人员的负担,又提升了水库智能化生态调度水平、加强了富家河流域生态管理、进一步健全了生态泄洪长效管控机制。
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用汗水所做的铺垫才换来黄石滩水库今天的璀璨。良田被灌溉后会结出粮食,城乡得到充分的供水后会一片生机,万物都在反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应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用实际行动弘扬水利建设者的延安精神,践行青年力量,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