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安康市水利局> 水利新闻>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安康新闻网:“吃水不忘挖井人”——“同饮一江水 溯源话安康——京津冀豫媒体看安康”主题采访活动侧记

作者:魏涛发布日期:2024-10-28 10:33
分享到:

“来了安康才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的水,就是从咱们安康的母亲河汉江流过去的,丹江口水库的水源主要就来自汉江!”10月22日,人民网天津频道记者崔新耀作为“同饮一江水 溯源话安康——京津冀豫媒体看安康”采访团代表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发言。

崔新耀还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南水北调的中线点位,不只有丹江口,更有咱们大安康。这一点,我要用镜头告诉更多的人。”

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汉江在安康境内流长340公里,常年流量262亿立方米,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的63.18%,受水地群众喝的每10杯水中,有6杯来自安康。

时光荏苒,清澈的汉江水已沿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干渠向北奔涌十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0月22日至25日,来自京津冀豫陕的多家中省(市)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先后深入汉滨区、石泉县、平利县、汉阴县、安康高新区等地,探访安康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做出的贡献。

一滴污水的净化之旅

一滴来自汉江的水,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变成污水的它被输送到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厂。

10月22日,采访团来到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厂,见证了污水“化浊为清”之变。令采访团记者更为赞叹的是,虽然身在污水处理厂,却闻不到臭味、听不到噪声,周边鸟语花香、绿树成荫。

“江南再生水厂采用中国水环境集团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同时采取非开放封闭运行方式,能够有效隔绝臭气、噪声等二次污染,规避了传统污水处理厂的邻避效应,节省土地资源的同时,提升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安康安信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运管部经理陈浩说。

一滴污水,从进入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厂到达到排放标准,需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3级处理,8道工序和17个小时的蜕变,成为可与自来水比澄澈的清水。

“再生水厂服务安康江南城区约26万人,远期处理规模每日8万吨。”陈浩介绍,目前污水的进入量日均达4.5万吨,经过处理后的净水出水量有4.3万吨左右,利用率接近100%。这些再生水,可供城市景观、环卫冲洗、绿化等,同时为汉江进行生态补水。

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厂在建设时,还同步设计建设了水环境科普馆。科普馆在为公众提供水知识科普的同时,进一步让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不久前,该厂被评为2024年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

一滴污水的净化之旅折射出安康汉江水质保护的科技含量,更反映出安康保障汉江水质安全的责任和底线。

为了确保汉江水质安全,在位于安康高新区的南水北调环境应急指挥处置中心,应急指挥平台大屏上,各河道点位实时监控清晰可见。

工作人员向采访团介绍,目前应急指挥平台共接入420个视频监控点位和128个在线监测点位,对汉江水质和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实时视频监控和在线数据监管,一旦发现排污数据异常,系统就会自动红色报警。平台自2015年运行以来,转办在线监测超标异常数据840起,受理信访投诉16398件,化解环境舆情873件。

在参观完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厂、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后,人民网河北频道记者杨文娟感慨地说,“安康为保护汉江水质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受水地百姓,可以喝水喝得安心又健康。我将带着对安康的了解和认识,回去做好宣传报道,讲好安康治水护水的故事。”

全民同心守护“一泓清水”

舟行两岸蔚森森。秋日的瀛湖,碧波万顷,湖水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瀛湖画舫上,采访团成员一边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沿途秋日瀛湖之美。


金秋瀛湖。 杨小刚 摄

在得知“为了确保瀛湖水质安全,2017年安康市委、市政府不讲条件,5个月时间完成了3万余口网箱清理。安康把推行河湖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并颁布《安康市汉江水质保护条例》……”采访团成员纷纷为安康护水工作点赞。

汉江水鸟吃鱼,鱼类以藻类等水生植物为食,以水为“家”。鸟类、鱼类、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也可反映汉江的生态状况。

在瀛湖翠屏岛上,采访团采访了退休教师林俊礼。林俊礼今年70岁。他从2015年开始用相机记录调查汉江陕西段动植物,依据一手资料编写了国家南水中线水源地生态科普三部曲《神奇的水鸟》《可爱的鱼类》《多彩的水生植物》,来宣传汉江陕西段美好生态资源。

林俊礼告诉大家,陕西汉江流域现有已知水鸟125种,鱼类105种,代表性水生植物306种。但他的调查脚步没有止步,每隔半个月都会出去走走、拍拍。“汉江陕西段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就在不久前,林俊礼走进安康高新区第一小学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科普讲座,提升学生爱护水鸟和鱼类、保护母亲河的环保意识。

月河是汉江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的一部分。今年是汉阴县观音河镇合心村村民储著军参加“御源军”,守护月河一级支流观音河的第8年。

“我2016年开始捡河道垃圾,基本每天装4编织袋,第二年每天基本上就半袋到1袋之间。现在每天捡的垃圾不会超过20个。”储著军说。

讲解员介绍,2016年在“博元公益”的支持下,由85名困难群众组成了“御源军”,负责在各自的居住地捡拾河道垃圾、宣传环保知识、宣讲垃圾分类。几年过去,河道变干净了。当初的困难群众已经“摘帽”,却并未“摘走”护水之心。截至目前,汉阴县在9个镇16个村设立了“垃圾分类置换驿站”,已向村民兑换价值超80万元的物品,覆盖10万余人。“御源军”的队伍已经发展到142人。

在安康,这样的护水志愿者并不少见。我市各级建立“河小青”“女子志愿护河队”等志愿护河组织,招募护河志愿者1万余人,累计巡河护河4万余公里,常年开展漂浮物打捞和清河行动。旬阳市成功注册“秦巴红女子护河队”商标。

全市涌现出“十大最美河湖卫士”王孝文、“巾帼河湖卫士”朱先萍、“民间河湖卫士”张元江等一批志愿护河的全国先进典型,我市志愿护河全民护河等经验做法多次被水利部推广。

人人都是“守井人”,同做护水“点滴事”。十年来,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安康市已成为300万人民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生态“好水”变经济“活水”

“今年‘820国际硒友日’,‘龙王泉天然矿泉水’捧回了以硒元素的发现者,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名字命名的‘贝采利乌斯·金品奖’。”跟随讲解员步伐,采访团步入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通过全透明参观通道,看见小瓶、大瓶、大桶三条生产线正在忙碌运转。

“现在每天平均出货5万件!”该公司配送主管陈琛说,公司产品不仅入驻安康各大商超,更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等城市。

安康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61%,也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全市102处泉点满足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要求,发展包装饮用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3年实现产值2.2亿元。

鸟儿很聪明,哪里环境好就往哪里去。10月25日上午,采访团走进石泉县丝银坝村草池湾邂逅朱鹮。

“太幸运了。第一次见到美丽的朱鹮,非常激动。”站在观鸟茶室,大家透过望远镜看到2只朱鹮在田间觅食,另外3只朱鹮在树丫上悠闲地梳理着羽毛。

蓝天白云、青山环抱,鸭子、朱鹮在觅食,村民在劳作,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咱们草池湾从去年9月26日开始试运营,截至今年‘十一’结束,接待游客6.8万人次,旅游收入320万元。”丝银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辉说。

如今,丝银坝村把草池湾打造成了观国宝朱鹮、品特色美食、住优雅民宿、参与田间研学的田园综合体,奏响了和美乡村建设交响曲。

不仅仅是草池湾。近年来,我市以旅游带动为突破,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先后确定了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新型材料、现代物流、毛绒玩具、秦巴医药、交通装备、消费电子8条市级重点产业链,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把生态“高颜值”变为经济“高价值”。

4天的采访中,采访团还在秦巴生态馆系统了解了安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平利县蒋家坪村茶山听退休老支书罗显平讲“因茶兴业、因茶致富”的故事,通过恒口示范区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五大中心”,窥见安康毛绒玩具产业的蓬勃生命力……

“安康是绿色的,绿色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守护这一泓清水的共识和努力,我们将进一步讲好安康护水的故事。安康是红色的,红色的背后是一个个志愿者火热的赤子之心,他们不计得失、不顾安危奋斗在护水一线,我们将进一步讲好志愿者的故事。安康是金色的,金色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发展茶产业,做好‘水文章’,变茶为金、点水为金的智慧和力量,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我们将进一步讲好安康绿色发展的故事。”人民网陕西运营中心主任吴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