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报:一碧万顷丰景盛——水从陕西来系列报道之四
白河县城关镇公路村,千里汉江沿秦巴碧峰翠岭,蜿蜒657公里后,经下卡子段流出陕西,一路北上向京津。为守好汉江出陕“最后一关”,白河多方联动护好水生态、精打细算用好水源,把湾湾碧水和兴业富民串联起来,让生态好水不断转化为经济活水。
一滴水,究竟有哪些价值,能变幻出怎样的业态,又将如何助力山区县绿色转型发展?以水为媒,借水行舟,探索“兴水促兴业”,是白河的答案。
冬日的秦巴腹地,青山叠翠,碧水潺潺。12月2日,阳光洒在汉江白河县下卡子段清澈的水面上,泛起层层波光。沿河畔而行,绿色生态环保元素随处可见,一汪汪清水串起乡村、田园,在起伏的青山间留下蜿蜒景象。山坡上,木瓜、茶叶、核桃等特色林果集中连片;沟谷边,水产养殖、“一瓶水”经济风生水起……在白河,一个“以水兴业富民增红利”的共富版图正呼之欲出。
1 碧水安
驾一条船,沿河清理杂物、打捞垃圾,是白河县城关镇公路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熊坤清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出生在汉江岸边的熊坤清,从记事起就与这片水相伴。在他的脑海里,每一段回忆都与水有关。作为村级河长,熊坤清肩负着2.5公里汉江和1公里汉江支流白石河的巡护任务,下卡子段就在他的巡护范围内。
自打2020年有了“河长”这个新身份,熊坤清每天忙完村里的事,就要沿河边走上一圈,清理河道垃圾、观察水体环境。看到河道、水面干干净净,他心里才踏实。
“前面就是下卡子段,汉江从那里出陕西,进入湖北郧西县。出陕断面的水质,每个小时都会检测一次,一直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以上。”指着不远处的江面,熊坤清说。
中午的阳光落在水面上,仿佛洒下一层金辉。顺着熊坤清手指的方向望去,宽阔的汉江像一面镜子,在连绵青山间自然铺开。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荡起层层水花。
地处“秦尾楚头”的白河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承担着守护汉江出陕入鄂最后一道关口的重任。在这里,765条大小河流、39.2公里汉江碧波浩渺、清澈如镜。造就这一湾安澜碧水的,是白河全面推进河湖长制的持续发力。
系统治水、智慧管水、全民护水……这几年,为守护境内的碧波清流,白河下足了功夫,多管齐下才换来河畅水清、人水和谐。
在河边走了4年,熊坤清最大的感受的是,随着水生态一天比一天好,水里成群的鱼儿也越来越多。
“河道干净了,水质更清了,鱼虾肯定就多了。这几年,汉江、白石河里的鱼虾估计有上百种。”熊坤清说,“除了鲢鳙、银鱼越来越多,就连以前不常见的鳜鱼、鳡鱼也成群结队。特别是每天中午,水里到处都是黑压压的鱼群。”
沿河边转了一圈,太阳渐渐偏西。趁着天色未黑,熊坤清打算再出一次船。随着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声,小船在江面上划出一道波浪。一只网兜,一把夹子,熊坤清又开始忙活了。
2 风景好
从白河县城出发,沿白石河畔行车40多公里,就到了宋家镇太平社区。一路上,青山绿野生机勃勃,村舍民居错落有致。无限风光中,一幅人水共生的和谐画卷越来越清晰。这背后,与白河创新推进水环境整治分不开。
在太平社区五组四岔沟,120多亩新修的梯田层层叠叠,绿油油的油菜旺盛生长。梯田边,又宽又深的石砌排水沟自上而下,一路连通到山下的白石河。
这是今年白河县实施的小流域治理项目坡改梯项目区之一。“以前,这片山坡地乱糟糟的,庄稼长不好不说,到了下雨天,水土夹杂着枯枝烂叶就往山下流,对河道和水质造成不好影响。”站在田垄上,白河县水利局技术工作站副站长黄治军介绍,“改造前,一亩坡地年流失水土近300吨。坡改梯后,耕地质量提升了、排水系统完善了,通过雨污分离将水土流失量控制在50吨以内,可以有效减少河中泥沙淤积。”
小河治理得好,大河才干净。在白河,条条水系循环畅通、串联成网。这些年,随着河湖长制全面推进,白河县关停整治沿线排污企业、修复建设护岸护坡、实施小流域治理……一手抓整治,一手抓提升,越来越多的小河、支流摇身变成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
山上的风大,到处都是冷飕飕的。住在梯田边的村民陈新怀忙完手头上的事,就沿着梯田边的小路转悠,越转他心里越热乎。
“改造完就是不一样,不光庄稼长得好了,看起来也美得很。”在半山腰上住了大半辈子,陈新怀从没想到,这一改,不仅把以前的荒坡野岭改成了丰产良田,还改出了一道“家门口”的田园好风景。
沿梯田而上,一层层油菜长势喜人。“明天春天,油菜花一开,整个山坡金灿灿的,才有看头呢。到时候,肯定有人来打卡、观光,咱这山坳坳就更热闹了。”想着来年的光景,陈新怀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3 富路宽
水资源一直是白河的特色与优势。这些年,随着治水护水越来越深入人心,白河的干部和群众开始意识到,保护水生态并不意味着舍弃经济效益。
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在湾湾碧水间,蹚出一条兴业富民的好路子……这些年,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白河老百姓把木瓜、茶叶、魔芋、核桃等特色林果种满了山坡沟谷,产品加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更是一个接一个。
漫步在宋家镇火焰村,河边的木瓜林、山上的茶园绿意盎然。在位于村里的陕西茶佳汇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几条分离式木瓜茶叶饮品生产线加速运转,每小时就有2.4万瓶木瓜茶饮料和富锶山泉水从这里走向市场。
“产业链的延长,不仅提升了木瓜、茶叶的附加值,也把自然活水源源不断地变为发展活水。”用公司负责人王姣的话说,因为生态好水,才有了好产品的集聚。
水质好不好,鱼儿最知道。这两年,生态好水孕育的远不止“一瓶水”经济。“一条鱼”特色富民产业也在河边水畔悄然兴起。
在白河县双丰镇双河社区丰源湾渔场,几十个硕大的蓝色“鱼缸”格外显眼,喝着山泉水的鲈鱼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
“这几年,我们这里的水质越来越好,养出的鱼肉质肥美,特别受欢迎。”从“鱼缸”中捞起一网鱼,渔场负责人林启忠眉眼都带着笑。
林启忠是双河社区的能人,靠着干工程、做项目,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去年,被家乡的好山好水所吸引,他又搞起了生态水产养殖业。
“我们采用高密度陆基圆桶养殖鲈鱼,既能引来高山泉水,也能通过净水池进行生物降解,实现尾水循环利用‘零排放’,是生态、经济双赢的好事儿。”林启忠说,他的渔场建成一年来,养殖规模已从最初的40多个“鱼缸”扩大到70多个,年养殖鲈鱼40余万尾,带动周边2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一条河串起一道风景;一条河养育一方特色。如今,白河正以水为支点,把全县的水系、文化、乡村和特色产业融合起来,打造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挖掘新市场……在确保“一涨清水永续北上”的同时,家门口的美丽河湖,正成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加分项。
陕西农村报:http://sxncb.joyhua.cn/sxncb/20241218/html/content_20241218008001.htm